银行理财周报摘要
行业动态
· 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上线运营
· 资管新格局下:银行理财分流与分化不可避免
· “财富管理”概念升级后变局,理财代销盛宴哪些机构受益
· 河南省拟推动中原银行和郑州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
· 国有行理财子头把交椅易主
· 2021年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继续萎缩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 兴银理财高管变动:顾卫平退休,景嵩接任董事长
大家之谈
· 银保监会曹宇:积极探索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公司的模式路径
· 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核心板块
· 光大理财张旭阳:陆续实现养老理财产品全布局
行业数据
· 微信服务号:2022.01.10-2022.01.16期间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共发文6次,总阅读量5.9w+。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发文数小幅增加,总阅读量大幅增加。
· 微信订阅号:2022.01.10-2022.01.16期间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共发文132篇,总阅读量14w+。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发文数和总阅读量均小幅增加。
· 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本周浦银理财有5篇上榜,中邮理财有2篇上榜,中信理财小暖象、华夏理财、光大理财均有1篇上榜。
01 行业动态
◆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上线运营
财联社 2022-01-18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上线“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银行理财的发行机构与代销机构之间的销售信息,均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对接。
一、推进理财机构批量拓展销售渠道
据相关人士介绍,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将为理财发行机构和代销机构传输销售情况等数据。据悉,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是银行理财市场机构之间实现业务数据标准化、保密化、自动化传输的集中统一平台。该平台通过专有网络实现参与机构间的互联互通,为各参与机构提供数据信息和文本信息的发送、校验、转发和接收。平台数据信息传输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和接口,数据交换协议由行业共同制定、共同维护。
2021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对系统联网、信息披露、销售宣传及业务信息的传输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代理销售机构与理财公司实施信息系统联网,能够满足数据传输需要等。这意味着发行机构与代销机构的数据对接平台将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已有一些作为发行机构的理财子公司与作为代销机构的银行,在销售数据上进行了直接连接。各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在各类数据传送标准方面并不一致,且各家机构单独对接的成本较高,发行机构每对接一家代销机构,都需要重新定制系统。因此这种直连的方式很难让发行机构一次性大面积推广销售渠道。
“如果有统一的平台帮助机构对接相关数据,则可更加便捷地为理财子公司及银行进行对接,有助于理财产品的销售。”据相关人士介绍,当前无论是理财子公司还是代销机构均对这类数据对接平台有需求,数据通过统一的平台流转,这意味着理财机构可以批量拓展销售渠道,而银行亦可对接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
二、首批对接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已上线
据了解,目前交银理财、三湘银行作为首批客户与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共同上线;华夏理财、百信银行已完成联调测试工作;苏州银行、南银理财等机构已经进入联调测试阶段;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邮理财、宁银理财、杭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正在积极推动系统开发及测试工作;27家理财公司等市场机构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
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已接入该平台的银行来看,目前仍以中小银行为主。这从侧面反映出这些中小银行的需求更强强烈。当前,银行中小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同业合作代销模式或成趋势,而一些中小银行正在转向代销服务。
普益标准此前亦发布报告指出,未来银行理财的竞争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风险管理能力、投资能力、服务能力的竞争,市场更趋于专业化、细分化、特色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小型银行受制于自身的实力与影响力,将朝着小而精的业务方向发展,甚至部分银行将退出理财业务,转做代销服务。
不过,亦有人士预计,尽管目前中小银行需求量相对较大,但银行财富管理“货架式”服务已成标配,销售他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已成趋势,因此各家大中型行亦有扩展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的需求,因此在控成本的驱动之下,这些银行或已将进入并使用该平台。
◆资管新格局下:银行理财分流与分化不可避免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01-18
一、理财资金或出现分流
在为期3年的过渡期中,银行理财市场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从银行角度看,各行陆续开始清退保本型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代之以净值化产品;从投资者角度,不少人开始意识到银行理财产品变化的趋势,并对名下资产进行重新配置。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银行理财、信托资金、保险资金等正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基金公司合作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证券市场中去,与此同时,我国基金发行市场规模也创下新高。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5.3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并首度突破25万亿元。据了解,2022年1月将有102只新基金开始发行。
而另外一部分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投资者或“分流”到定期存款等产品中。普益标准研究员董加发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追求保本的投资者,可考虑定期存单、国债、纯债基金及风险等级较低的纯固收类理财产品等。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应注意各类资产的流动性及配置比例,适当提高低风险等级、短期限理财产品的配置比重。
二、2022年重点聚焦投研等能力建设
即使在过渡期收官之年的2021年,监管部门仍未有放松之意,规范性文件频出,《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相继发布,旨在促使银行理财逐步公募化,彻底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监管要求,存量超7万亿元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尚有不足一年的过渡期(截止到2022年末),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允许存量产品持有至到期,但不得再新增不合规资产。目前来看,各行整改进度不一,一些在配置端有大量不合规资产需要处理的银行机构在产品压降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整改压力。
专家分析认为,展望2022年,在资管新格局下,已经成立了理财子公司的大中型银行将逐步把理财业务转移到理财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而尚无理财子公司的小银行则有可能演变为其他机构理财产品的代销渠道。
未来,如何直面与券商、基金、信托、保险、合资理财公司等各路资管机构的竞争?多数银行理财子公司负责人的答案是:2022年重点聚焦投研、资产配置等能力建设的提升,丰富产品货架,适应投资者需求。
◆“财富管理”概念升级后变局,理财代销盛宴哪些机构受益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2022-01-21
岁末年初,金融监管部门仍然保持高压状态,近期相继出台了多项监管文件。从这些文件规范的领域来看,财富管理、金融销售行为等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正是此前金融乱象高发的领域。近年来,针对这些领域的监管和规范越来越完善。
一方面,对风险较高、不合规的领域严格收紧。12月31日跨年晚,央行等相关监管部门连发数个重磅监管文件,分别为《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宏观审慎政策指引》及《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营销行为作出更严格的要求。
另一方面,针对行业合规、健康发展作出更加明确细化的引导。近日,《金融从业规范》系列行业标准正式向社会发布,包括《金融从业规范 风险管理》《金融从业规范 外汇交易》和《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三项标准,其中《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首次对“财富管理”的概念做了系统性阐述,开篇即对“财富管理”做出明确定义,全文从服务流程、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职业能力水平评价等几个方面对财富管理从业者的执业标准进行了详细的界定。
一、财富管理概念进入全新阶段
翻阅各大银行的财务报表,结构调整之下财富管理的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多家银行转型的亮点。这与净值化转型改革中的理财相得益彰,现阶段银行理财相互代销现象十分热闹。
招商银行2021年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代销理财收入实现28.74亿元。同比增长33.26%。“这主要得益于开放的平台建设及产品组织,以及零售理财销售规模增长。”该行在半年报中如此解释。
银行由于汇聚了最多的个人投资者,无疑是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最重要的参与机构,银行理财也是投资者所持有的规模最大的金融资产种类。相比之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规模上也在快速突破。
二、银行理财代销规模大幅增长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银行理财行业发生两项最明显的变化:一是理财公司的独立运作;二是理财销售的放开,产品发行管理和销售的分离是“真资管”取代“理财池”之后所出现的特征。
理财公司产品代销开始之后,各家机构表现十分积极,行业发展远超预期。2021年上半年理财半年报中披露了全市场的理财代销盛况:共有92家银行及理财公司发行了可供其他机构代销的产品,669家机构开展了银行理财代销业务,全市场代销的产品数量为2775只,代销总金额合计14840.49亿元。与此同时,2021年上半年,全市场发行的理财产品是2.55万只,也就是说其中被代销的产品数量占比11%。
在目前的理财代销中,银行渠道与理财公司的合作模式大多与其销售其他产品类似,基于销售规模按照一定比例收取销售费用。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这一销售费比例大概为0.2%-0.3%。银行理财由于规模庞大,对于具有零售优势的银行而言,销售仍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从零售大行招商银行的半年报数据来看,该行2021年上半年代销理财收入28.74亿元,同比增长32.56%;与此同时,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8.60亿元,这其中包括子公司招商基金、招银国际、招银理财和招商信诺资管发行和管理基金、理财、资管计划等各类资管产品所获取的收入。
◆河南省拟推动中原银行和郑州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
北京商报 2022-01-20
一、河南省拟推动两家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
这一地方政府拟推动辖内上市银行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1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宣布拟推动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
作为河南省内仅有的两家上市银行,中原银行、郑州银行均具备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实力。按照两家银行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原银行、郑州银行总资产分别为7311.52亿元和5619.62亿元。保本理财清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方面,根据此前中原银行、郑州银行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截至2021年6月末,中原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48只,存续规模741.95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占比达90.74%,存续规模为673.27亿元;郑州银行报告期末存续理财产品规模482.89亿元,净值型产品占比为85.51%,规模达412.94亿元。
按照银保监会近期最新透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实现清零,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任务,中小银行已按时完成整改工作。郑州银行、中原银行是否如期完成整改,预计何时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两家银行,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二、理财子公司队伍不断扩容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理财市场将迈向净值化发展的新征程,为强化理财业务风险隔离,大多数银行均选择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有2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开业。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有大行均已设立理财子公司。股份行方面,随着浦发银行于2022年初宣布开业,国内已有8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揭牌成立,民生理财、渤银理财以及恒丰理财也已获批筹建。
与此同时,城商行也在加快布局理财子公司的步伐,截至目前,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徽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和上银理财7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已开业。此外,北京银行、西安银行、乌鲁木齐银行、贵阳银行等也相继透露拟设立全资理财子公司的意愿。
三、“真净值”时代产品需精耕细作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银行理财也正式步入“真净值”时代。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梳理发现,截至2022年1月19日,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8310只产品。
从投资性质来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主要涵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混合类四种。目前,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共计发行6918只;混合类产品次之,共有1371只产品发行。由于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投资风险较高,产品发行量也相对较少,截至目前,发行数量分别为19只和2只。
普益标准研究员苟海川认为,理财子公司产品将呈现规模化发展,主要体现在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理财产品的受众范围两方面,目前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增加、理财产品市场范围的扩大以及理财产品品种的不断创新均能体现其规模化的发展趋势。而随着一系列理财监管办法的出台,理财产品投资起点不断降低、期限更加灵活、品种更加丰富、客群范围更广、额度更加充足等,也使得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将不断增大。
◆国有行理财子头把交椅易主
证券时报 2022-01-17
一、座次攻防战很胶着,建信理财成功冲顶
2021年四季度,一场暗地里的较量如期在国有行理财子梯队之间上演:当年11月2日,工银理财宣布其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率先突破两万亿;12月3日,建信理财宣布时点管理规模突破2.2万亿;12月23日,农银理财宣布管理规模峰值突破2.2万亿。
随着年终决算日的到来,战况也终于清晰可见。据证券时报记者从几个可信渠道处了解,建信理财的时点规模最终在2021年12月末“险胜”工银理财,夺得大行理财的头把交椅;而农银理财2021年末的时点管理规模较峰值有所下降,最终惜败半决赛,屈居大行理财第三名。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大行阵营的排位赛,已发展两年的理财子公司,头部效应也随之成形。从行业视角来说,规模排名前五的理财子公司依次为招银理财(仍受托管理母行巨量产品,因此规模为全行业第一)、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其中,招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工银理财跻身“两万亿”俱乐部,而农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则是“准两万亿”俱乐部成员。行业Top5管理的总规模早已突破十万亿,净值型产品规模均已回到新规之前的水平(即母行管理的包含大量预期收益型产品在内的总规模)。
二、差异化发展显身手,今年更见真刀真枪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3家银行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另外6家已拿到入场券的银行,站上了同一条全新的起跑线。虽然每家理财子背负的规模不一样,但没有谁不想凭借着更强大的投研体系、更敏捷的科技支撑、更专业的标准化资产配置能力,去实践弯道超车的可能。
通过两年的发展,找到契合自身基因、凸显自身优势的发展方向,终究是一件初心可鉴的事情。观察大行理财公司前三甲——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农银理财,可见它们都已从业务运作上找到了差异化。
摘得大行理财阵营规模桂冠的建信理财,有着浓厚的市场化烙印。建信理财成立初始就远离总行机关,搬到2000多公里以外的大湾区,完全做到了与母行人员、系统、业务“三隔离”。截至目前,建信理财员工结构中,非建行体系的人员占比已超60%,绝大多数来自市场化投资机构。
再看工银理财,该公司两度问“首”市场的动作,无疑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在大行理财公司中,工银理财最早发行公募权益类产品(其他理财公司的纯权益产品彼时均为私募);二是去年7月,工银理财在业内首家推出了中证工银理财“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及绿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
最后是农银理财,该公司明显具有浓厚的“农”情结,在产品层面也确实可以感知到农银理财对农行建设“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战略的策应。农银理财推出了乡村振兴惠农系列理财产品,目标客群包含乡村和县域客户。截至2021年12月中旬,农银理财共发行乡村振兴惠农主题产品13只,募集金额超过350亿元。
诚然,上述特点不足以全面描述三家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的差异化打法,但见微知著,头部理财公司的优势标签正在慢慢成形中。不难预见的是,不论是规模大小还是业务特色,今年头部理财子公司间的“龙争虎战”会更加白热化。
◆2021年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继续萎缩
封面新闻 2022-01-17
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继续萎缩,仅为11291款,较上年同期下跌35.30%。
一、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主流产品
从产品类型来看,第四季度新发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占比达93.33%,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9%,环比上涨0.02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次之,新发687款,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96%,环比上涨0.18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较少,新发仅72款,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5.90%,环比上涨0.67个百分点。
近期新发理财产品主要类别发行量及业绩比较基准走势
二、封闭式净值型城商行发行数量最多
2021年第四季度共新发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8438款,环比增加232款,在该季度新发理财产品中占比74.73%。从银行类型(包括其理财子公司)来看,城商行发行数量最多,共发行了3854款封闭式净值型理财,占比45.67%。
近期封闭式净值型新发理财机构分布情况
从产品类型来看,新发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7946款,环比增加153款;混合类产品次之,共有430款,环比增加83款;权益类产品较少,仅有59款,环比增加11款。
三、开放式净值型理财环比增加487款
2021年第四季度共新发了2270款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环比增加487款,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1%,环比上涨0.01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银行(包括其理财子公司)新发产品数量最多,达到1098款,环比增加359款。在业绩比较基准方面,股份制银行(包括其理财子公司)的平均水平相对较高,达到4.28%,环比上涨0.02个百分点。
就产品类型而言,新发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固收类居多,共有2043款,环比增加415款,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05%,环比不变;混合类次之,共有213款,环比增加88款,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76%,环比下跌0.14个百分点;权益类较少,仅有13款,环比减少5款。
四、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产品统计
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3649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958款,其中,开放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21%,环比上涨0.09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41%,环比上涨0.03个百分点。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量连续数个季度稳步增长,且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在近两个季度有所上升。
02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兴银理财高管变动:顾卫平退休,景嵩接任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1-19
1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兴业银行已内部宣布,兴业银行沈阳分行行长景嵩出任兴银理财党委书记,拟接任董事长一职,兴银理财副总裁汪圣明或将接替任顾卫平出任兴银理财总裁一职。上述任命仍需监管部门核准。
据记者了解,景嵩和汪圣明都是“老兴业”。景嵩曾担任兴业银行冶金产业金融中心总经理、贸易金融部总经理、交易银行部总经理等职,2019年出任沈阳分行行长。汪圣明则长期在兴业资管部门工作,先后任职于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以及其改组设立的兴银理财。
03 大家之谈
◆银保监会曹宇:积极探索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公司的模式路径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2022-01-15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1月15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 上海苏河湾峰会”上表示,银行业保险业资管业务在总体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回归本源、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良好改革效果。他表示,一是过渡期整改业务基本完成;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三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进一步满足;四是监管能力建设持续强化。
曹宇介绍说,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保险机构资管产品直接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金近40万亿元,约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3%。理财、保险资管、信托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投资股票、债券规模超过27万亿元,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银行业保险业资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期限结构日趋多样,机构体系更加完善,覆盖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努力为投资者实现更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截至2021年末,存续银行理财产品3.63万只,投资者数量达到8130万,全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
曹宇表示,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资管行业也步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银保监会将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资管业务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是加快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的机构队伍。从银行业保险业来看,已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3家开业运营,保险资管公司达33家。银保监会将继续坚持“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理财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批设工作,做好已开业机构的运行评估,积极探索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公司的模式路径,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政策,建设各展所长,有机合作、同生共存的生态体系。
二是坚持严监管、强监管不动摇。银保监会将持续完善银行业保险业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逐步形成贯穿监管机构经营主线的监管法规体系,全面覆盖公司治理、投资运作、销售消保、风险内控等关键环节。
三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银保监会将坚持为各类资管机构提供公平公正、标准一致的市场待遇;坚持为市场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筑牢制度基础;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主动适应资管业务发展新趋势,探索实施专业、独立的托管机构等机制,为资管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监管环境。
◆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理财公司需提升投资投研能力
中国网财经 2022-01-16
1月16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年“全球共同复苏下的经济金融新图景”峰会举行。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在会上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在2021年顺利结束,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由转型向发展转换。近3年以来,理财业务经历了平稳且脱胎换骨的巨变:
一是巨大规模的净值化改造。彻底告别资金池与刚性兑付,期限错配、高杠杆与多层嵌套。市场规模在切换和巨变中平稳增长,已经超过29万亿,净值化比例接近90%,11家大型机构理财规模占总规模比重超过50%。
二是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板块。超过8100万持有理财的客户,形成了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客群。以理财为代表的轻型银行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经营能力迭代进化和估值提升发挥新关键作用。
三是理财行业经受住了过渡期多重整改考验。保持总量平稳增长,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挥着增量支撑作用。理财是债券市场最大的投资机构,持有债券超过17万亿,为债券市场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理财公司作为新型金融机构,确立了市场地位。理财公司在理财总量中的占比超过80%,在整个资管市场中,成为公募基金、信托后第三大子类。
刘兴华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理财公司需提升投资投研能力,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发展增速介于10%-15%的区间,以“上规模,调结构,降成本,增效益,防风险”为大原则。
一是着眼长期可持续的资产结构。
二是与财富管理需求相适应的产品迭代。持续推动现金管理类客群转化、产品符合监管。进一步完善现金、固收、混合、权益、另类五大产品线,提升养老理财为主的长期理财占比和跨境理财通试点规模。
三是完善现代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
四是锤炼运营管理能力。理财公司既做财富管理,也做资产管理,规模大、客群多、链条长,必须向运营效率要收益。
五是发扬银行系金融机构的审慎稳健习惯。
◆光大理财张旭阳:陆续实现养老理财产品全布局
经济参考报 2022-01-21
一、“真”养老理财产品应具备三特性
银保监会2021年9月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工银理财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市,光大理财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养老理财试点揭开序幕。
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表示,四家试点机构正式发行的以“养老理财”冠名的“真”养老主题产品,将主要体现为“长期、稳健、普惠”三个特性。所谓“长期”,是指可通过养老理财产品调动起投资者中长期的预防性投资需求,通过中长期的策略安排,发挥银行理财多资产、多策略配置的优势,让投资者获得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所谓“稳健”,是指在产品管理上,设计有更加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采取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等措施。所谓“普惠”,是指设定产品低起投金额与最高投资额,设置最优费率,覆盖更广大投资者,践行共同富裕理念。
二、陆续实现四种类型产品全面布局
作为首批试点的机构之一,光大理财在养老理财产品体系规划方面,重点布局了两条产品线。一是封闭式产品,采用5年封闭形态设计养老理财;同时为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光大理财将增加定期分红机制,逐步实现季度、半年分红。二是开放式产品,该类产品在产品形态设计上将覆盖三种设计理念:第一,按照定期开放,每笔投资资金最低持有5年形态进行设计;第二,产品成立1年以内定期开放,产品成立满1年后,封闭运作;第三,按照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形式设计产品,最少定投60期,引导投资者定投至60周岁。“光大理财将在2022年上半年陆续实现养老理财四种类型的全面布局。”张旭阳表示。
谈及光大理财在养老金融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时,张旭阳表示,首先,在产品设计和投研能力方面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一致认可。其次,依托光大集团的战略协同赋能。光大理财通过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串联起集团旗下大健康平台生态圈的相关企业,围绕金融、康养和医疗相结合,真正打造出全链条产品。
三、养老理财产品发展面临挑战
谈及养老理财产品发展面临的挑战,张旭阳说,所有的困难都来自能力,要将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和长期养老需求相匹配,通过投资者教育,增强与广大投资人投资理念的互动。要引导投资人的投资偏好从现金管理类产品、短期限产品不断过渡到长期限产品,为投资管理人打开风险预算。“因为期限越短,可选配置越有限,对于长期限产品,管理人可以更富有弹性地灵活配置资产。这样才能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让投资者有稳定的获得感。”
张旭阳说,作为养老理财的试点机构,最重要的还是靠产品的业绩表现和投资能力的提升去吸引投资者,调动广大投资者对中长期限的预防性投资需求,通过中长期的策略安排,帮助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04 行业数据
一、微信公众号数据概况
1.微信服务号
2022.01.10-2022.01.16期间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共发文6次,总阅读量5.9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分别是中信理财小暖象(7.0k)、光大理财(2.2k)、交银理财微管家(1.5k)。
- 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发文数小幅增加,总阅读量大幅增加。本周中信理财小暖象公众号推出10000个红包福利,阅读量高达2.5w+,因此本周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的总阅读量有所增加。
以下是详细数据:
2.微信订阅号
2022.01.10-2022.01.16期间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共发文132篇,总阅读量14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分别是:浦银理财(3.9k)、交银理财(2.4k)、中邮理财(1.0k)。
- 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发文数和总阅读量均小幅增加。
以下是详细数据:
二、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订阅号和服务号一起统计)
在2022.01.10-2022.01.16这周的阅读量top10中,从单篇阅读量来看,上榜的10篇文章有1篇阅读量超过1w;本周浦银理财有5篇上榜,中邮理财有2篇上榜,中信理财小暖象、华夏理财、光大理财均有1篇上榜。
中信理财小暖象准备10000份好礼,在“【10000份好礼】暖心服务~“我的持仓”全新上线!”这篇推文的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绑定手机号即可领取红包。此外,信银理财APP新增“我的持仓”功能,可统一查看多个渠道的持仓产品,还能监测所有持仓产品的持有金额和最新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数据均来自平台公开数据,因统计时间不同,数据会略有差异,我们力求客观公正使用网络工具,但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如数据有遗漏或有任何需求,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szltech.com联系我们。
转载声明:商业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投稿/转载 research@szl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