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动态


12家券商近一年斥资55.4亿元参与“同行”定增 4家头部券商“买”成前十大股东

证券之星 2021.1.19

在监管层提出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等举措打造航母券商的背景下,去年以来,关于证券业并购重组的消息备受市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接转让股权式重组外,还有多家券商通过定增“买入”其他券商的股票,顺利进入券商前十大股东。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年以内,有12家券商斥资55.4亿元参与了“同行”的定增。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国泰君安4家券商通过定增买入的方式,已成为多家券商的前十大股东。

4家同行通过定增“入股”西部证券

2021年开年以来,又有一家券商定增实施。1月17日晚间,西部证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暨上市公告书称,本次新增股票预计上市时间为今日(1月19日),本次新增股份发行数量为9.68亿股,发行价格为7.75元/股,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75亿元,本次发行费用包括保荐承销费、律师会计师费用、证券登记费、资料制作费用各项发行费用,合计3652.53万元(不含税),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74.63亿元。

从西部证券本次定增获配对象和获配股票的具体情况来看,共有16家机构入选,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配数量最多,为3.6亿股,获配金额27.93亿元,锁定期为60个月。同时,第一创业、中信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4家“同行”通过定增“入股”西部证券,分别获配2.39亿元(3083.87万股)、4.43亿元(5716.13万股)、1.4亿元(1806.45万股)、4.2亿元(5419.35万股),并且锁定期均为6个月。

至此,在西部证券本次定增的发行中,4家券商以7.75元/股的定增价格,合计使用12.42亿元买入西部证券1.6亿股,最终,本次发行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进入西部证券前十大股东名单,分别为第八、第九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28%、1.21%。

对于券商、上市公司定增市场的火热,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认为,预案滞后效应下,预计2021年定增发行规模约7800亿元(定价2400亿元+竞价5400亿元)。同时,伴随折价率红利消退,2021年定增市场或是注册制大分化趋势下中小企业“自我救赎”的“黄金末班车”。开源证券也表示,持续供大于求的背景下,2021年定增“黄金坑”的机会将继续。

中信证券通过定增成3家券商前十大股东

2020年至今,券商定增步伐提速,已有西部证券、中信建投、南京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中原证券、第一创业、西南证券、中信证券10家券商的定增项目实施完毕,还有仅剩2家券商的定增在路上。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年以内,有12家券商斥资55.4亿元参与了“同行”的定增。其中,中信建投通过定增“买入”其他券商股份的数量最多,累计斥资11.2亿元参与了第一创业、中原证券、国信证券、南京证券、西部证券5家券商的定增;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紧随其后,其中,中金公司斥资12.03亿元参与了第一创业、中原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的定增,中信证券斥资14.3亿元参与了第一创业、中原证券、南京证券、西部证券的定增。而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4家券商均同时参与了第一创业及中原证券的定增。

一家上市头部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券商通过定增入股同行也不一定是为了合并。就企业定增募资而言,主要是因为缺钱。2020年以来,券商各项业务发展很快,尤其是两融业务、衍生品交易业务发展迅速,为此券商需要大力补充资本。”

原文链接


15家券商年报亮相,经纪自营最亮眼,湘财证券自营大增1.8倍,机构预计券业盈利将接近2015巅峰水平

界面新闻 2021.1.19

近日,券商密集发布2020年业绩。1月19日晚间,湘财证券、国盛证券、中山证券、东莞证券、粤开证券5家券商发布2020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至此,15家券商年度业绩已亮相。

在营收方面,湘财证券、中山证券、国盛证券、东莞证券、粤开证券分别为15.53亿元、12.56亿元、17.83亿元、24.48亿元、8.9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2.53亿元、1.50亿元、7.62亿元、1.42亿元。从已经发布的15家券商披露的未经审计财报来看,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的差异化发力,或将成为2020年券商业务排名的核心指标。

2020年券商业绩仍被看好。广发非银团队表示,2020年沪深两市交易活跃,日均交易量连续多日超过1.6万亿元,两融余额也加速上扬,为券商业绩增长奠定基础。据中金公司测算,在2019年行业业绩高基数的基础之上,2020年—2021两年行业的利润增速将分别达到25%/21%,2021年证券行业的利润会回到2000亿元左右,也就是接近此前2015年的巅峰时期的水平。

湘财证券净利润大增35%

整体看来,湘财证券整体业绩向好,2020年实现归母营业收入为15.53亿元,同比增加11.88%;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加34.94%。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6.48亿元,实现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14亿元,实现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5442.89万元,实现投资收益3.39亿元,利息净收入3.56亿元。

从湘财证券具体业务来看,增速最快的三大业务分别是自营业务、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其中自营业务收入3.39亿元,同比大增182.50%;经纪业务收入6.48亿元,同比增44.32%;投行业务收入1.14亿元,同比增9.62%;利息净收入3.56亿元,同比增41.27%;资管业务收入0.54亿元,同比下降48.57%;其他收益0.07亿元,同比增13.85%;其他业务收入0.05亿元,同比下降41.25%。

从收入贡献度来看,经纪、自营收入最高,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41.73%、21.83%。

多家券商2020年业绩向好

2020年,券商板块异常火爆,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个股纷纷暴涨。如今,券商2020年业绩披露也已然拉开序幕,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继1月18日晚间安信证券、民生证券、五矿证券、江海证券、东海证券、国都证券、中航证券、华鑫证券、英大证券发布2020年业绩后,1月19日晚,湘财证券、东莞证券、中山证券、国盛证券、粤开证券等5家券商也披露了2020年未审计财务数据,红塔证券则率先披露了2020年业绩预告。

根据2020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湘财证券2020年实现归母营业收入为15.53亿元,同比增加11.88%;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加34.94%。

国盛证券业绩表现不佳,国盛金控披露子公司国盛证券2020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报表显示,国盛证券2020年度营业收入为17.83亿元,同比增长2.29%;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下滑57.26%。

东莞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24.48亿元,同比增17.3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62亿元,同比增22.12%。

中山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1.6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增10.00%。

粤开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8.96亿元,同比增8.0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24.56%。

2020年营收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别为:安信证券(94.19亿元)、民生证券(36.31亿元)、东莞证券(24.48亿元)、东海证券(21.21亿元)、五矿证券(17.97亿元)。

从营收增速来看,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别为:华鑫证券(103.23%)、东海证券(50.06%)、民生证券(35.08%)、五矿证券(29.56%)、中航证券(22.92%)。

原文链接


证券业协会推出“中证链”,首个应用已上链运行

中证协 2021.01.19

为推进科技监管能力建设,促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行业数字生态,提升证券业服务效率和质量,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出“中证链”。“中证链”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搭建的证券行业联盟链,旨在发挥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不可篡改、安全可信等特性,助力科技监管,服务业务创新,推动数据共享及数据治理,构建证券行业新型基础设施。

“中证链”推出后,协会将在证监会科技监管局指导下,联合行业机构,依托相关专业委员会,共同推动联盟链标准的制定,包括联盟链接入标准、链上数据治理规则、应用上链标准等,实现节点接入和跨链接入等多种接入方式,大力拓展共识、共信、共生数字证券业务,着力打造服务监管自律,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场外市场规范发展的高水平联盟链。近期,协会已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联盟链合作协议。这六家公司作为首批加入“中证链”节点的证券公司,将与协会共同承担“中证链”服务行业的职能。

日前,协会在“中证链”上发布首个应用——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监管系统。底稿监管系统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与各证券公司内部的电子底稿管理系统实现对接,推动投行业务电子底稿报送的标准化,履行协会自律管理职责。同时,底稿监管系统为底稿文件抽查等特定业务场景提供监管辅助工具,实现相关电子底稿的线上抽查,验证底稿文件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提供报送管理、监管抽查、校验核验等全流程支持,推动承销保荐机构在注册制背景下履职尽责。

下一步,协会将在证券行业进一步推进“中证链”的应用,支持证券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

原文链接


证监会松绑券商“出海”条件 跨境业务扬帆鼓棹加速度

中证协 2021.01.19 

为落实新《证券法》,证监会近期对有关证券期货制度文件进行清理。其中,对券商境外设立子公司明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硬性条件“证券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0亿元”在新规章中被取消,对券商而言属重大利好。

2020年以来,港股IPO市场亮点频频,内地一批明星企业赴港上市,与此同时多家大型中概公司回归,首选香港作为二次上市地。而近期,港股成为南下资金重点配置标的,港股迎来投资潮。在此背景下,香港子公司的投行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券商发力重点,港股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

取消60亿净资产红线

1月15日,证监会提到要修改、废止部分证券期货规章,其中考虑到新《证券法》取消了证券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审批的相关规定,相应将管理方式由行政许可改为备案管理。为此,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

具体来看,针对券商设立境外子公司条件的相关表述出现较大修改。第八条修改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应当与其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指标、从业人员构成等情况相适应,符合审慎监管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要求。存在三类情形之一的,不得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

第一类情形为“最近3年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最近1年被采取重大监管措施或因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规定被采取监管措施,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立案调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

第二类情形为“拟设立、收购子公司和参股经营机构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未建立完善的证券法律和监管制度,或者该国家或者地区相关金融监管机构未与中国证监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机构签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第三类情形为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而在2018年版本的《管理办法》中,第八条曾表述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应当符合5项条件。其中包括“硬门槛”,即“财务状况及资产流动性良好,证券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0亿元人民币”。

关注资本市场领域的一名深圳律师向证券时报记者解读上述第八条规定时表示,新修改的表述更符合备案制的理念,“旧条文规定的是积极门槛,也就是必须同时满足全部五个条件才能设立境外子公司。而新规定是消极门槛,只要能排除掉所规定的三种情况,都可以设立境外子公司。”

新《管理办法》不再提及券商要有60亿净资产的前提条件,对于财务状况要求,证监会修改第九条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设立境外子公司的,应当财务状况及资产质量良好,具备对子公司的出资能力且全资设立,中国证监会认可的除外。”这对于想要发力海外市场的券商而言,是重大利好。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进行统计,2019年净资产低于60亿的有29家券商,比如中邮证券(58.70亿)、华鑫证券(57.46亿)、联储证券(56.93亿)、中山证券(53.56亿)、华林证券(53.38亿)、万和证券(53.11亿)、大通证券(50.96亿)、世纪证券(50.01亿)等。

在此次修改中,证监会明确了备案流程,证券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应当自公司董事会决议或其他相关决议通过5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提交备案情况说明。

另外,证监会还提到,若发现券商在境外设立、收购子公司或者参股经营机构不符合本办法相关规定的,应当责令改正。

券商发力海外业务可期

随着金融业开放加速,中资企业“走出去”加速,跨境财富管理需求上升,海外业务已成为券商不可忽视的业务板块。

近期香港市场魅力爆表,其表现吸引内地资金眼球,多家卖方喊话港股值得重点关注。1月19日南下资金净流入超263亿港元。

“实际上这些年内地投资者逐渐重视港股投资。尤其越来越多的大型中资企业赴港上市,港股打新很受内地投资者欢迎。”一名香港中资券商人士表示。该人士还谈到,多家中资券商重点发力跨境财富管理。

另一方面,在投行领域可以看到已有中资券商崛起。根据Dealogic数据,截至2020年12月28日,按照保荐人承销规模排名,在2020全年港股IPO保荐承销前十榜单中,中金公司凭借53.66亿美元的保荐承销规模及13家的保荐承销项目数量,位居香港IPO保荐人排名第二位,市场份额达到10.49%;中信证券排名第三,承销规模51.48亿美元,项目数12个,市场份额10.07%;海通证券承销规模39.29亿美元,项目数13个,排名第五。

多个明星项目由中资券商保荐,比如中金公司推动网易、泰格医药和万国数据香港上市;中信证券推动京东集团在香港二次上市。

海通证券总经理瞿秋平认为,培育本土国际一流投行,聚焦中国元素、以科技赋能助力创新,以及积极的政策支持是缺一不可的三大基石。

原文链接


02 重点券商跟踪


◆券业这一波“代销”比“代买”更强势?招商证券2020产品代销规模增长150%

财联社 2021.1.16

受益于市场行情和基金赚钱效应,券商的金融产品代销业务在2020年迎来大年,多家券商的代销规模、收入创新高。

作为行业前十的招商证券,2020公司代销规模及保有规模均超千亿,销售同比增幅150%以上;其中,混合权益类月均保有规模超600亿,金融产品代销收入增长较2019年出现倍数增长。在招商证券财富管理部相关业务负责人看来,券商产品代销业务将是经纪业务的增长点,且券商依附对资本市场理解的先天优势,将有助占据这波财富管理机遇的有利位置。

金融产品代销业务是券商新的业绩增长点,这已成为行业共识,并成为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产品代销业务考验着券商的产品研究筛选能力、投顾服务能力。目前券商的考核指标逐步侧重产品保有量,并会关注客户收益率与客户持有产品的覆盖率状况。

2020年代销增幅超1.5倍

在2020年牛市和“日光基”的“推波助澜”下,券商金融产品代销业务迎来大年。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的代销业务创新高,产品保有规模、代销收入甚至翻几番,十分火热。

招商证券的产品代销业务实力较强,常年位居行业前十,2020年的销量、收入同样实现超一倍的增长。招商证券财富管理部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经初步统计,2020公司代销规模及保有规模均超千亿,销售同比增幅150%以上;其中,混合权益类月均保有规模超600亿,金融产品代销收入增长较2019年出现倍数增长,创出了近年佳绩。”

在机构化的大趋势下,金融产品代销业务成为经纪业务的业绩增长点。招商证券财富管理部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趋势发展看,这点应该已经逐渐形成业界共识了,近年各类基金产品表现不错,出现赚钱效应,‘买股不如买基金’理念亦逐步深入人心。同时,国家提倡‘房住不炒’,居民储蓄从房地产市场流入资本市场,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转向权益资产的拐点已经到来。我们相信,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投资环境呈现机构化且头部集中现象趋势明显,能提供更多业绩优秀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国内居民的财富管理需要,券商产品代销业务将是经纪业务的增长点,且券商依附对资本市场理解的先天优势,将有助占据这波财富管理机遇的有利位置。”

代销业务考验券商的选品能力、投顾服务

招商证券财富管理部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产品代销业务,一方面考验券商产品研究和筛选能力,在市场上几千只产品中筛选出优质的管理人和产品;同时也考验财富顾问队伍对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对产品的研究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为客户配置最合适的产品,做好客户财富的“管家”和“医生”,帮助客户提供持续的配置建议,实现财富管理保值增值的目标。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对产品代销的助益不容忽视,透过线上营销社交生态圈的建立,改变了财富顾问传统服务客户的经营模式,是提升客户体验的重要触达手段。

为了满足财富管理转型的新要求,券商也在调整自己的考核激励方案。基本上,都强调引导客户长期持有,并将产品保有规模、客户满意度、客户产品覆盖率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

据招商证券财富管理部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财富管理重视客户体验,配合理性投资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近年来,除销量外,考核指标也逐步往保有量移动,并会关注客户收益率与客户持有产品的覆盖率状况。

原文链接


◆聚焦“两高客户” 国泰君安苏州分公司开业

证券日报 2021.1.18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月18日,国泰君安证券苏州分公司正式开业。

据悉,国泰君安证券苏州分公司是国泰君安证券一级创新型分公司,以聚焦服务当地“两高客户”(高科技企业客户、富裕及高净值客户)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功能性机构为定位,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增强客户财富获得感的使命,全面提升区域投行产业链的服务能级,全面提升财富管理的系统集成服务水平,打造集约化的创新管理人才高地。

开业典礼上,国泰君安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青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分公司是国泰君安时隔近七年后成立的又一家集团直属的一级分公司,它是公司不断改革创新、探路先行的产物,肩负着对接国家战略、深耕区域市场、服务实体企业、助力科技创新、守护社会财富的重大历史使命。”

据其介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长江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等国家战略在苏州交汇叠加,孕育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苏州板块”已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优秀科技创新能力的代名词。目前苏州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81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44家,居全国前五;科创板上市公司20家,居全国前三。

贺青表示,自2020年12月以来,国泰君安证券仅用一个半月就完成了分公司全部筹建工作。设立苏州分公司,是国泰君安证券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是推进“沪苏同城”协调发展的“集结号”,更是不断满足苏州百姓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的“责任状”。

原文链接


◆广发证券三十年铸就卓越投资顾问队伍

中国证券网 2021.1.18

“筑梦三十载,奋进新时代”,2021年是广发证券成立30周年。回首过去,广发证券在行业中率先开启财富管理转型,而随着国内财富管理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转型成果初步显现。投资顾问作为财富管理业务中与客户沟通交流的关键一环,其整体素质能够体现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部分成果。广发证券围绕“客户中心导向”纲领,着力构建多层次的财富管理体系,通过打造“星·投顾”培训体系,组织投资顾问参加外部权威评选和竞技,致力于打造一批能够与财富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买方投资顾问,为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连续十年,广发证券的投资顾问数量全行业领先,为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展望2021年,广发证券将继续增强投资顾问队伍实力,通过优化“星·投顾”培训体系、丰富投资顾问展业形式、提高投资顾问与客户互动体验等方式,打造一支具备“了解客户、精通产品、掌握配置、严守风控和运用科技”等五大核心能力的投资顾问队伍,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

投资顾问展业形式方面,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精准化的投资顾问服务,广发证券筹建专职资讯生产队伍,集合系统内的优秀投资顾问,借助发展研究中心行业领先的研究实力,生产高品质、精品投资顾问资讯产品,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高端化的投资顾问咨询服务。2021年,广发证券投资顾问团队将全新升级各类别的优质产品如金股棒、睿组合、金牌荐股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提高客户互动体验方面,多样化的客户互动形式将是2021年广发证券投资顾问团队的探索重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取投资服务和建议,近几年,广发证券投资顾问团队也正向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服务方式发展,开发直播、短视频等多种互动方式,针对财经热点解读、投资者教育等内容与客户进行线上交流。

原文链接


03 大家之谈


◆国泰君安黄燕铭:短期内抱团难瓦解 蓝筹股行情还将继续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1.18

1月18日,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泰君安)苏州分公司成立大会上,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表示,元旦之前的行情主要归因于预期的变动,元旦之后的行情将主要归因于交易的变动。

在他看来,短期内抱团难瓦解,蓝筹股行情还将继续,市场风格不会出现大小股票的切换,叠加于流动性预期的边际改善,风只吹在蓝筹股,而白酒恰恰是全市场风险度最低的板块。

黄燕铭进一步解释称,在大盘上破3500点之后,由于人们对热门行业和热门公司的业绩预期被加到相当高度,在业绩层面可以继续提升的预期空间已经有限,未来可以继续提升市场的预期层面的动力主要是在无风险利率的下降和风险偏好的提升,但是无风险利率的下降是个长期的过程,而风险偏好始终被压在下半段而难以进入上半段,因此市场的风格将始终处于低风险特征的蓝筹股,而不会出现高风险特征的讲故事没业绩的中小票行情。

对于后市展望,黄燕铭指出,未来引导大盘继续上行的动力,很大一部分将来自于交易层面。关于投资配置,黄燕铭依然推荐“三朵金花”的投资机遇,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投资机会仍然在大市值蓝筹股票,推荐三个配置方向:从基建地产周期转向全球定价的大宗原材料周期,推荐石化、基础化工、有色等行业;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推荐白酒、家电、家居、汽车、酒店、旅游等板块;科技制造领域,应该暂时放弃高风险特征的科技股,选择低风险特征的新能源和电子,再加有订单落地的军工股票。

不过,黄燕铭也提醒,虽然当前仍处于蓝筹股牛市,蓝筹行情还会继续演绎,但投资者仍要注意未来泡沫破裂的风险,“当前无论是整个市场对经济修复的预期还是对大蓝筹个股的业绩预期大都已经处于比较高的状态,未来一段时间股票市场的涨跌并不取决于宏观经济与公司的基本面。”他说道。

黄燕铭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蓝筹股的泡沫——当前蓝筹股的业绩预期已难以往上提,但是股价和估值还能继续往上提,中证100与沪深300股价与估值都已经接近2015年最高点的水平,这反映的是蓝筹股的股价已经进入泡沫化。

原文链接


◆广发证券沈明高:必须内外双循环才能拉动中国经济这么大的马车

新浪财经 2021.1.18

2021资本市场线上论坛18日晚举行。全球经济走向如何?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清华大学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国研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给出预测。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在谈及世界经济增长新的支撑的力量时表示,RCEP或者是中欧贸易投资协定对中国都有非常正面的影响,是中国产业链的延伸。一方面从RCEP的角度来讲,中国把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延伸。另外一端的延伸是制造业创新升级延伸。RCEP、中欧投资协定有利于中国形成更加广泛的产业链。所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可能是一个供给中心,对欧洲来讲可能是一个投资和创新合作的中心,又有国内的内循环,加上整个外循环,双循环可以支撑中国未来可持续的一个增长速度。

“我们现在是不是要了内循环不要外循环?根本不是,必须得双循环才能支持我们的增长,因为内循环也好或者外循环也好,单循环的动力不足以拉动我们中国经济这么大的马车。”沈明高说。

原文链接



券 商 资 管 周 报 检 索 范 围 说 明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jpg

道乐科技
互联网财富管理运营服务商

商务合作:周经理 188-2624-1835

0

道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