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动态

◆2021年公募基金“发行热”能否延续

城市金融报 2021.1.11

进入2021年,爆款基金频出的趋势丝毫不减。此前,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旗下4只基金在2021年首个交易日开始募集并一日售罄,因此上述基金管理人也分别在1月4日、月5日发布上述产品提前结募的公告。

份额发售公告显示,广发兴诚混合、富国均衡优选混合的募集上限分别为120亿元、100亿元,而中欧悦享生活混合、景顺长城核心招景混合的募集上限则为80亿元。同时,份额发售公告也指出,该4只基金将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实现募集规模的有效控制,但上述4只基金当前均未公布确认后的比例。渠道消息称,该4只基金募集规模已超500亿元。

从上述4只基金的名称可以看出,该4只基金都不是创新型基金,唯一的共同点是均为混合型基金。沪上某大型公募策略分析师认为,此时正值一季度“开门红”时期,渠道营销动力足,叠加近期A股走势较强和4家基金公司的“头部光环”,是造成这4只基金成为“日光基”的主要原因。

原文链接

◆百亿基金频现市场 需建立主动管理体系

金投网 2021.1.11

2020年权益类基金的杰出表现急剧上升。今年开市仅5个交易日,又诞生了6只认购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权益基金。

采访的多家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员表示,在居民资金需求增加,基金业绩释放的背景下,基金追逐高层基金经理的现象有可能趋于正常,数百亿 的资金会经常出现。但是,管理规模的急剧增加将对产品投资管理和过剩的业绩产生影响。基金公司仍需要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吸收优秀的投资人才,努力实现规模和绩效的良性循环。

百亿基金频繁出现在市场中 大规模可能难以获得超额收益

许多基金行业机构和人士表示,家庭资产配置向股票市场的转移,公开发行的出色表现以及主管基金经理相对稀缺,导致了数百亿股股票基金的不断涌现。资金泛滥,管理大型资金的麻烦也出现了。如果产品的规模无限增长,则产品的性能最终将接近市场指数。

建立更好的主动管理系统 实现规模与绩效的良性循环

从数百亿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来看,过去大型基金的确不算突出。许多行业专业人士提醒,在股票基金蓬勃发展的时代,基金公司仍需要练习内部技能,建立更好的主动管理体系,并在整个市场上挖掘优秀人才。只有实现稳定的增长以及规模和绩效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基金业稳定而深远。

原文链接

◆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下调管理费,背后原因是…

中国基金报 2021.1.10

继机构定制债基密集降低管理费后,机构占比较高、机构定制或部分新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也出现大面积下调,一场“降费潮”对该类产品的传统费率结构或产生冲击。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在机构资金话语权抬升,基金规模效应,产品提升竞争力需求,以及让利投资者趋势下,国内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下降或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基金业的行业分化会进一步加剧,基金公司也会更加重视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提升产品的长期业绩。

机构资金话语权抬升,近6成机构权益基金管理费低于1.5%

自2020年12月份以来,北信瑞丰丰利混合、新华积极价值灵活配置混合、红塔红土稳健精选混合、国联安德盛安心成长混合、国联安睿祺混合等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布降低管理费公告,上述基金最新年管理费率多数降至1%、0.8%、0.6%。

据统计,目前机构占比超5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大多数产品管理费率已经跌破1.5%,0.6%、0.8%管理费率结构的产品占据多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8日,在2020年中报时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50%的906只(份额合并计算,下同)主动权益类基金中,管理费低于1.5%的基金数量多达532只,占比58.72%。其中,管理费0.6%的产品数量303只,占比33.44%;管理费0.8%的产品数量65只,占比7.17%,上述两者是目前降费后采用较多的费率结构。

事实上,在机构资金的影响下,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也呈现下降势头。

近四成新基金费率低于1.5%,降费趋势或让中小公募承压

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平均1.5%年管理费“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将成为历史。

Wind数据统计,截至1月8日,自2020年下半年成立的45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管理费低于1.5%的产品数量多达172只,占比高达37.89%。其中,天弘睿新、天弘聚新、永赢鑫享、永赢稳健增长一年等产品,管理费甚至降为0.4%,一度震惊市场。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投资者申购主动权益类基金,还是着眼于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和长期业绩,对管理费的变化并不敏感;从基金公司角度看,降低管理费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会导致基金公司收入下降,继续加速行业的分化。行业人士也坦言,降低管理费对中小公司的生存压力却不言而喻。

原文链接

◆热度不减!公募基金再议2021“固收+”攻守之道

中国基金报 2021.1.9

2020年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刷新历史纪录的同时,“固收+”产品迎来大爆发。

根据Wind统计,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固收+”产品去年共成立345只,较前年增长3倍,而去年发行规模超2800亿,较前年增长5倍。另一类“固收+”产品二级债基去年共成立54只,发行总规模也超600亿元,两类基金合计发行超过3000亿。

开年来“固收+”产品,发行热度不减

2021年开局以来的第一周,已有14只新基金成立。本月还有77只新基金进入发行期,“固收+”产品热度不减,其中至少有18只“固收+”新品将于本月上架。而本周,汇添富稳健添益一年持有混合基金、国泰通利9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等多只“固收+”产品陆续发行。

公募对今年“固收+”,投资布局和策略调整

拉长周期来看,就固收+策略中发行量最多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而言,过去10年间全市场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5.96%,同期上证综指年化收益率为2.34%,中证综合债指数年化收益率为4.21%。偏债混合型基金长期表现较为稳健,对于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客户而言或是较为理想的投资标的。

谈及今年的“固收+”投资布局和策略时,鹏华基金固定收益总部 专户债券投资部总经理 张佳表示,债券投资会以票息策略为主,不会追求过长的久期,对转债的配置会相对谨慎;权益布局方面,则会以顺周期行业为底仓,同时以科技新能源、医药和消费作为弹性配置部分。

原文链接

◆基金销售违规频现监管重罚中介

中国经营报 2021.1.12

伴随基金销售监管持续加码,违规展业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不断被出清。

2020年年末,深圳秋实惠智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盈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成都万华源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秋实惠智、盈信基金和成都万华源”)分别被暂停私募基金募集业务以及办理基金销售业务(即代销公募基金业务)。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年内,至少已有12家独立基金销售平台收到了类似的监管措施。

近年来,蚂蚁基金、天天基金依托流量优势顺势而为,不仅撼动了银行、券商等传统代销平台的行业地位,甚至改变了基金代销行业的格局。而在130多家独立基金销售平台中,头部平台的优势更加突出,中小平台生存环境堪忧。与此同时,未来会有更多机构“杀入”基金代销行业。

12家公司被罚

一般而言,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既可以开展私募基金募集业务,同时也能代销公募基金。近几年,私募基金行业风险陆续暴露,公募基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准入门槛不断抬升,行业监管也趋于严格。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感慨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挣钱”难,而被处罚过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往往也会被公募基金“抛弃”,这对其生存境况无疑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随着新的入局者到来,以及新的游戏规则落地,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或将加速优胜劣汰。

原文链接

◆2020年新发基金托管年度战报出炉,招商银行拿下双料冠军

中国基金报 2021.1.12

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不仅新发基金规模持续攀升,资产管理总规模也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国内公募基金总资产规模超18.75万亿元,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8万亿元,其中今年新发基金贡献了增长规模的绝大部分,据统计,2020年累计成立新基金1400余只,合计募集规模3.2万亿元。

得益于新发公募基金的大幅增加,以及爆款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公募基金的发展呈现乘风破浪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已连续两年蝉联新发基金托管冠军。尤其是今年以来,招商银行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迅速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招商银行全年托管的新发规模超过50亿的新基金高达26只,新发托管基金中,招行参与代销的共3042亿,非代销的共1140亿。从托管的新发产品类型来看,招商银行也持续走在市场创新前沿,与基金公司共同创设布局战略产品,率先托管了首批试点科创50ETF、首批新三板公募基金、首批创业板战投基金、首批公募MOM等创新公募产品。

未来公募基金托管市场头部化现象也将更加明显,最终比拼的还是托管专业能力和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招行连续两年成为新发基金托管“王者”,展现了招商银行在公募基金托管市场格局中的竞争实力。

原文链接

◆多只老基金近日集中限制大额申购 易方达、交银施罗德、嘉实基金……为何多只绩优基金率先行动

财联社 2021.1.8

多只基金限制大额申购

2021年刚开启5个交易日,新基金的发行已经掀起了一轮“爆款潮”,已经有8只产品实现了“一日售罄”。而另一边,不少老基金已经开始暂停大额资金申购。

近日进行限制大额申购的基金中不乏在去年取得不错的成绩。以嘉实基金为例,1月8日,嘉实基金旗下的嘉实新消费股票和嘉实价值优势发布了限制大额申购的公告,每个基金账户每天累计申购(含转入及定投)的金额不得超过2000万元。这两只去年的收益均超过60%。公募基金市场火爆离不开赚钱效应的加持。2020年仅翻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就达到了89只,而在赚钱效应之下,也吸引了更多资金涌入公募行业。

限额原因何在?

华东一位公募人士透露:“基金限额有多种原因,比较常见的原因是通过限制大额申购来控制规模。”

以张坤为代表的明星基金经理们管理规模均不小。目前张坤管理着5只产品,截至2020年三季末5只产品规模已经超过750亿,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和易方达中小盘规模均超过280亿。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产品规模过大也是一种考验。

除了明星基金经理效应,绩优基金经理的产品也会获得市场的追捧,尤其是每年收益居于前列的产品。

一位第三方资深基金研究人士认为:“除了控制规模,部分基金在进行分红前也会限制大额申购,这是为了避免有大资金流入稀释了基金持有人的收益。”

原文链接

◆2021年以来已有超百只基金分红,总额达81.44亿!分红比例最高37.61%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2

分红总额已超2020年同期

2021年以来,公募基金市场迎来分红旺季。Wind统计显示,截至1月12日,按权益登记日统计,2021年以来已有114只基金分红(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总金额达到81.44亿元;与之相比,去年同期109只基金分红总额为44.89亿元,增幅80%。

从历年分红最为集中的时间段来看,每年1月和12月分红的基金数量最多,一般在新年1月份仍以去年底作为收益分配基准日,计入上一年度分红次数。

最高分红比例达37.61%

今年以来实行高比例分红的基金产品也是权益类产品的天下。在2021年以来分红比例超过10%的11只基金中,有3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余全部是偏股混合型及普通股票型基金。

按权益登记日统计,截至1月12日,2021年以来分红比例最高的是银河银泰理财分红,基金分红比例达到37.61%。根据该基金合同约定,本次分红方案为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现金红利6.4300元。截至基金基准日2020年12月31日份额统计,共计9.2001亿份,分红总金额达5.92亿元。

原文链接

◆基金火热发行背后:过去五年27只爆款基金收益最高的年化仅14.7%,有的仍亏损26.8%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2

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持续的赚钱效应,加速了A股从散户化走向机构化的进程。

2021刚开年,公募基金迎来了开门红,爆款基金接连涌现。首个交易日,景顺长城核心招景、广发兴诚、富国均衡优选、中欧悦享生活4只基金一日售罄,募集金额全部轻松破百亿元。首周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基金、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期以及陈宇执掌兴全合兴两年封闭,也全部一日售罄,末日比例配售频频现身。

爆款基金最高收益年化为14.7%

选择由知名度高的实力派选手打头阵,公募基金在2021年的权益基金发行大战已然紧锣密鼓的敲响。本周,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均有新基金发行,也被认为是新基金发行迎来“超级周”。

众所周知,2015年7月华夏新经济、嘉实新机遇、南方消费活力、招商丰庆A和易方达瑞惠五只基金成立,首发规模均在400亿元左右,也被市场解读为救市基金,并在管理期间逐步降低股票仓位,直至2018年全部退出。

爆款基金仍有亏损26%

数据显示, 富国改革动力、易方达新常态和工银瑞信互联网加三只基金,自成立日至2021年1月8日同期收益分别为-6.9%、-19.9%、-26.8%,仍行走在扭亏路上。这也意味着,尽管过去两年A股上演牛市,如果投资人持有上述三只基金5年,仍然亏损,更别提超过银行同期存款收益率。

权益爆款基金仅剩1只份额破百亿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剔除2020年新成立的爆款基金,仅有3只基金份额仍在百亿份之上。兴全合宜2018年1月成立的规模逼近327亿份,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份额仍有139.29亿份,成为唯一一只份额在百亿关口之上的权益类基金。其余两只百亿份额之上的为中银悦享定期开放基金和招商添润3个月定开A基金,均是中长期纯债基金。

爆款不一定最合适

“爆款基金要不要追,关键是要看自己适不适合。投资者买基金要去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并不是所有的权益基金都适合自己。要去读基金经理访谈等,去了解他的投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沪上某基金机构研究人士指出。

原文链接

◆A股分化加剧,机构抱团所致?多只权益类基金开年已赚超10%

国际金融报 2021.1.9

A股市场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权益类基金近期大幅跑赢指数,公募基金抱团白马龙头股现象越来越明显,且主要聚焦在光伏、新能源、白酒等板块。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奇特”现象,沪指节节攀升站上3550点,个股却涨少跌多。

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资金“抱团”权重龙头股。从近期行情表现看,公募基金抱团的核心资产涉及光伏、新能源车、白酒、军工等板块,而新基金的发行又提供了更多流入上述板块的资金。

权益基金踩准行情

对于指数大涨而大多数股票下跌的“奇特”现象,近期一段统计数据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周一指数暴涨,下跌个股达到1100家;周二指数暴涨,下跌个股达到2385家;周三指数全红,下跌个股2980家;周四指数全红,下跌个股3282家。”

结合1月7日收盘的数据可发现,大盘连阳,沪深300指数强势上攻,但4100多只股票中有3200多只出现下跌,而为指数带来上涨动力的个股皆是头部优质公司。

A股市场分化加剧

资金看重个股而不是板块整体,市场分化或已成必然。

造成撕裂格局的原因,金百临咨询首席分析师秦洪认为有两点:一是因为区分股票投资价值的标准,并不是总市值或流通市值,而是未来创造增量利润的概率、创造增量利润的持续能力、产业的市场容量、生意模式的好坏等;二是部分热门行业或龙头品种的涨升逻辑存在着一定的瑕疵或者分歧,比如某食用油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市场参与者的分歧较大,看好者认为该公司在向调料品领域挺进,凭借其强大的销售渠道,有望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谨慎者则认为,公司目前的利基市场是粮油等基础产品,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难以持续涨升,盈利空间不会迅速扩展。

公募抱团所致?

诸多权益类基金在去年最后一个月和今年年初上演的“超神”业绩证明,公募基金抱团现象越来越明显,且主要聚焦在光伏、新能源、白酒等板块。

龙头个股更是众多基金经理的“心头好”,这些被抱团的龙头个股皆属于主流指数的权重股,股价的攀升也带动了大盘的整体上涨。记者注意到,前述提及的板块中,涨幅过高的龙头个股存在估值较高现象,不排除后市会有一定的调整风险。

目前随着新基金的陆续进场,越来越多的资金借助基金投资股市,新发基金中频现百亿爆款基金,面对规模的激增,一些基金经理也会面临盘子大的业绩压力,而从上述新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基金抱团的核心资产并无太大变化。

对于基金抱团的现象,李鹏认为,这是A股结构性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促成结构会变化的原因, 理智的投资者自然会对基金抱团保持警惕。

原文链接

02 重点基金公司跟踪

◆公募迎现象级“大年”华安基金用专业力量打造“全天候投资专家”

新浪基金 2021.1.7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全球经济承压,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但与此同时,A股市场改革持续深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4000家,沪深300指数超越2015年高点。公募基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大年”——赚钱效应愈发凸显、全市场规模突破18万亿大关、众多新基金热销超百亿、创新产品接连上架。

在公募基金迎来现象级发展时,作为公募“老五家”之一,华安基金既是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综合实力出色的领跑者。2020年公司在规模、业绩、获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再次展现出老牌基金公司的实力。

规模业绩双丰收 华安基金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盘点2020年公募行业的变化,“规模猛增”是关键词之一。从新发基金情况看,“日光基”、“爆款基”接连上演。据统计,2020年首募规模达百亿元的新基金多达40只,创下历史纪录。

在这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里,华安基金也抓住市场机遇,进一步完善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WIND数据显示,2020年华安基金新产品募集规模合计853亿元,排名行业第9。

“赚钱效应”则是2020年公募行业的另一个关键词。虽然疫情“黑天鹅”扰动资本市场,但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凭借投研优势仍为投资者赚取了可观收益,“炒股不如买基金”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更长期来看,公募基金用时间沉淀价值,为投资者打造“时间的玫瑰”。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累计已为投资者赚取收益44403.93亿元。华安基金长期投资业绩领先,2020年旗下也涌现出一批投资特色鲜明、真正为基民赚钱的基金。

原文链接

◆易方达基金投顾上线京东金融APP

中国证券报 2021.1.8

近日,易方达基金投顾服务在京东金融APP正式上线。易方达基金作为首批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机构,一直积极进行业务实践探索,京东金融APP是2021年易方达基金投顾上线的首个渠道,也是继好买网、天天基金、交通银行之后易方达投顾上线的又一个面向零售客户的基金投顾服务渠道。

易方达基金表示,上线京东金融APP是基金投顾服务践行普惠金融内涵的重要尝试。基金投顾服务“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服务理念,降低了大众享受专业投资服务的门槛和基金投资的难度。

本次易方达投顾在京东金融APP上线了五大基金投顾策略,是目前易方达投顾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合作平台中上线策略数量最多的一个。五个策略的风险等级从低到高,既包括满足投资者短期投资需求、严格控制回撤的货币增强策略,也包括配置不同比例固收、权益类产品,满足客户中、长期投资需求的稳健理财、平衡增长、进取投资和激进投资策略。

其中,货币增强策略完全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含债券指数基金),严控回撤风险、流动性较好。

稳健理财策略在固定收益类基金基础上增加了0-20%的权益类基金仓位占比。以固收为主,适当配置权益,力争控制波动,追求稳健回报。

平衡增长策略将权益类基金仓位占比提高到20-50%,固定收益类基金仓位占比50-80%。更加注重均衡,承担适度波动,力争实现长期稳健增值。

原文链接

◆基金投顾周年考 华夏财富摘得“大满贯”

证券日报 2021.1.7

2019年10月份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正式开启,2020年迎来周年考。首批获得业务试点资格的华夏基金子公司华夏财富在基金投顾业务上持续发力,先后入驻天天基金、腾讯理财通、360数科与中信银行,并于近期预告即将在同花顺和中信证券上线,合作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加上华夏财富自身的线上渠道,华夏财富已成为业内率先完成基金投顾业务自营、银行、券商、互联网渠道“大满贯”布局的基金投顾机构。

盈利客户数占比达96.6%留存率达87%,渠道全面布局赢得“大满贯”

作为一项新兴服务,基金投顾服务的开展面临多重挑战,不过华夏财富却在首年取得了亮眼业绩。

作为首批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机构,华夏财富为基金投顾业务的开展做了充足准备,2018年年初就和母公司华夏基金合作推出“查理智投”基金组合服务,积累了基金组合管理和服务经验。在获得首批业务试点资格后,华夏财富对“查理智投”进行升级完善,并结合自身线下服务优势和经验,率先推出了以“查理财富管家”为依托的“线上+线下”基金投顾服务模式。在首批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5家机构中,华夏财富是唯一拥有超三年基金组合实盘运作、管理经验的机构,这也为华夏财富成为基金投顾业务领军者奠定了基础。

专注“投”深化“顾”,打造全天候全方位投顾服务

基金投顾业务的核心可以分为“投”和“顾”两方面,能否在这两方面做全、做细考验并决定着基金投顾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华夏财富前身为华夏基金零售直销部与理财中心。传承自华夏基金16年深耕硕果,华夏财富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拥有多个财富中心和超百位专业投资顾问,而且团队负责人平均具有10年以上金融行业从业经历,确保投资顾问能及时跟踪财富管理最新动向,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紧跟市场发展趋势的专业投资建议。

原文链接

◆中银基金抢先发布四季报 多只债基遭赎回高至20亿份

北京商报 2021.1.10

公募四季报“发令枪”正式打响。1月9日,中银基金发布旗下4只基金的2020年度四季度报告。而加上此前披露的部分公告,截至目前,中银基金已先后发布旗下共13份基金四季报,也成为目前唯一一家披露了四季报的基金公司。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13只基金中,部分在四季度遭遇明显赎回,更有产品赎回份额高至20亿份。业内人士对此分析,或与2020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以及遭遇机构投资者赎回有关。

中银基金率先发布四季报。1月9日,中银基金发布旗下4只基金的2020年度四季度报告。而加上此前发布的四季报,截至目前,中银基金已发布旗下共13只基金的四季度报告,其中包括11只债券型基金,以及2只货币市场基金。

对于多数债基遭赎回的现象,某资深市场人士分析,一方面可能是由于2020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因此固收类产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赎回也可能是机构行为,当机构持有到一定期限后,会按照约定进行赎回。此外,该市场人士还提到,要分析基金产品为何遭遇赎回,还需结合基金规模变化、业绩变化等因素分析。

原文链接

◆睿远基金股权激励又有进展,证监会首次反馈,4个持股平台出水

华尔街见闻 2021.1.10

由陈光明创立的睿远基金,在员工持股激励上再有新进展。

最新消息显示,2021年1月8日,证监会对睿远基金变更5%以上股权的申请做了首次反馈。此前业内已有流传,睿远基金该次申请和公司即将实施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有关。

作为业内发展最好的由个人(即陈光明团队)发起的基金公司,睿远的投资业绩、行业口碑、组织模式等一直在业内独树一帜。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推进,将帮助睿远进一步稳定期本已出色的业务团队。

此外,天眼查最新更新的工商信息显示,由多位睿远员工发起并持股的四个员工持股计划也已于2020年8月成立,业内预期,这或是未来睿远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持股平台。

首次反馈意见

证监会信息显示,监管机构于2020年9月15日收到睿远基金的申请材料,于9月22日要求补正。最终在,2020年11月23日决定受理该起申请。

而2021年1月8日的是第一次反馈意见。

相关通知提及,监管机构会在收到睿远公司的回复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向公司发出反馈意见。如无进一步反馈要求,后续就会进入正式决定是否核准的时间。

睿远现由陈光明控股

睿远基金是业内发展最好的个人发起基金公司,不仅规模领先,业绩突出,而且行业口碑也较为良好。

工商信息显示,睿远基金目前有四个股东,都是个人。其中,陈光明出资比例超过50%,为最大股东。此外傅鹏博、林敏、刘桂芳等也是重要股东。

数个员工持股平台进行工商登记

相关工商数据还显示,多个睿远基金员工出资的有限合伙企业目前已经完成工商登记。

业内人士预期,未来若是睿远基金股权变更申请能够获批,这些有限合伙企业或有望转变为睿远基金旗下的员工持股平台。

相关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名单中包括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黄真、研究部总经理吴非、基金经理朱璘、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许志熊、督察长李雁飞等核心骨干。

作为业内投资实力领先的公募基金之一,睿远的组织架构、员工团队的激励安排一直受人关心,而最新的进展本也在业内人士意料之中。

原文链接


03 大家之谈

◆嘉实基金余红:2021年股债均有机可寻 “固收+”迎更大发展空间

人民资讯 2021.1.13

面对理财刚兑逐步打破、无风险利率逐渐下移,传统理财类产品实现较高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中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开始转向关注以固收打底、权益添彩的“固收+”产品,2020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募集规模也超过3000亿元。

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股债均存在机会

展望2021年,余红分析道,顺周期力量接棒推动经济修复是主背景,资金面继续中性化,利率供求有所好转。政策面看,宏观政策虽然边际收紧,但是也特别强调了政策不急转弯,这意味着,当前的货币政策或将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态势,股债的具体表现不会如市场预期那般鲜明的差异,两类资产都存在机会。

债市方面,考虑到目前债券市场还是处于收益率偏高的位置,债市或已经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短期看,经济、社融、通胀数据等指向债市机会尚需等待,而国内经济和海外经济复苏错位带来的经济见顶回落、信用收缩的显现,这些或将成为转机触发剂。2021年一季度末到二季度是债市敏感时点,需要重点观察政策、资金、通胀等各个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

权益市场2019、2020年涨得比较多,今年对权益市场来说,出现系统性大行情的概率比较小,因为宏观政策已经处在边际收紧的状态,资产的估值水平很难进一步提升,但是业绩推动,成长推动的行业还有结构性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余红指出,未来会根据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通过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来调整股债的配比和仓位水平,进而提高组合的风险回报比,获得更为稳健的回报。

“固收+”≠股债简单拼盘

也许有人认为“固收+”只是债券仓位高而权益仓位低的简单拼盘,但其实不然。余红指出,“固收+”产品,“+”的部分是权益,还包含一部分的可转债。嘉实通常会采用高成长策略,充分借助嘉实基金在各个领域强大的投资研究平台支持,尤其是宏观策略研究、股票投资研究,配置上主要以估值有吸引力,成长有持续性的蓝筹和有锐利增长的细分赛道的优质公司为主。

固收部分,坚持稳固的债券投资策略,投资品种以利率债为主,根据市场的基本面、流动性等情况,适时开展久期策略。在信用策略方面,坚决不做信用下沉。

此外,在固收和权益投资之间,再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控制好各个板块的仓位,以期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满足投资者稳健理财需求。

原文链接

◆华夏基金李一梅:多方面结构性因素将使ESG投资策略有效性愈发增强

证券日报 2021.1.8

“ESG投资是投资领域的‘新尺子’,它能够从传统框架中跳脱出来,从‘非财务’的角度挖掘好公司。ESG投资是‘探测仪’,能够帮助投资者找出谁是‘烂苹果’,选出A股中真正的‘三好生’。同时,ESG更是‘避雷针’,投资者通过拥抱ESG,能够较好地远离黑天鹅。”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1月8日在2021《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ESG理念对于指导中国的投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华夏基金的ESG投资层面,李一梅介绍,2017年,华夏基金成为境内首家签署UNPRI的公募基金公司,并于当年建立了ESG投资研究团队。2020年,华夏基金进一步在公司层面设立了ESG业务委员会,将ESG投资理念融入主动权益投资国际账户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全投资流程的ESG整合。华夏基金是境内首批在PRI年度评价中获得“战略与治理”模块全球最高等级A+评定的资产管理机构。

与此同时,李一梅表示,着眼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披露的现状,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挑战。国内真正运用ESG筛选、ESG整合等与国际接轨的策略的基金屈指可数,ESG基金产品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与发达市场也存在较大差距。

李一梅最后表示,所有的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ESG投资不应该只是营销策略、对市场热点的追捧,更应该是融入血液的投资理念。华夏基金将在未来持久地坚持ESG投资原则,不断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步。

原文链接

◆博时基金五年“焕新”:深度布局 投研一体化建设驱动成长发展

新浪财经 2021.1.8

从14.77万亿到18.75万亿,公募基金在2020年前十一个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究其原因,则是公募基金近年来投研能力的累积带来了如今规模的爆发。

事实上,无论何时,投研能力始终是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2019年到2020年,市场见证了多少翻倍基金的诞生,又见证了多少数百亿、甚至近千亿的爆款基金发行。

行业的巅峰对于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来说,都是发展的契机。

力推投研一体化建设

博时基金的投研一体化是权益投研体系核心的投研管理机制,其研究人员和投资人员按照个人职责,专长及兴趣,全员编入大消费、大健康、TMT、新能源、高端装备、新周期以及海外投资七大投研一体化小组。

具体来说,投研一体化的布局形成矩阵式的管理,不同级别研究员及不同级别基金经理在其中承担不同职责。投研一体化的优点则在于投研人员沟通效率提升,行业研究覆盖形成交叉及股票定价能力强化。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消费、科技、医药等等都是今年最火热的赛道,而博时基金的提早布局也验证了其前瞻性。

深度布局权益投资

在2020年权益投资发展的大年,博时基金也基于自身优势,力推主动、被动两大类权益产品的发展。

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博时基金的投资端主要聚焦两类核心资产,一类是代表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资产,一类是代表中国转型升级的创新性资产,代表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的方向,总体布局消费、科技、医药、高端装备等长期赛道。

在被动权益产品方面,目前博时基金宽基ETF基本完成布局,后续方向主要是行业主题类ETF,着重发力方向则是代表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代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的行业,例如智能消费、新能源汽车等,此外还有一些工具属性的产品。

在博时基金看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公司发展不仅仅要有非常好的投资研究能力,如果产品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匹配,也未必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

按照博时基金的布局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风格鲜明化、产品体系化为主要抓手,全面提高产品竞争力。基于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设计出不同风险偏好、不同交易特点的产品系列,打造丰富的产品线,满足投资人的多种需求。

与权益产品布局匹配,博时基金对权益投研团队建设亦给予了高度重视。

原文链接



基金周报检索范围说明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道乐科技
互联网财富管理运营服务商

商务合作:周经理 188-2624-1835

0

道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