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动态

理财子公司发展面临十大难题 基因自带银行传统烙印如何消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0.23

理财子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银行资管部门在转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理财子公司下一步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针对这些行业特别关注的问题,10月18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资管研究院举办的“中国资管30人闭门研讨会(秋季)”在北京召开。来自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及保险资管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二十余家资管机构以监管机构的专家参与会议,针对过去一年多以来理财子公司和资管行业的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此次闭门会议中,21世纪资管研究院还为资管30人成员举行了授牌仪式,以鼓励成员单位加强沟通交流和研究讨论,共同致力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和长足发展。

理财子公司的十件难事

21世纪资管研究院梳理了参会业内人士的意见,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资管部门普遍遇到的问题包括:

一是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关于净值型产品的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二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仍然面临过渡期结束后的二次转型问题。银行理财仍持有大量长期限资产,在这两年转型过程中匹配长期限产品存在比较大的难度。

三是过去两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远远低于其他资管行业,甚至远低于此前数年的居民储蓄增速,转型加整改的过程对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四是理财子公司承担助力资本市场发展的使命,现实中却有心无力,产品的供给和客户接受程度不高。权益产品体系不健全,难以大规模募集。

五是理财子公司市场化路程艰难。特别是人才难以引进,尤其是在今年股票市场牛市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的爆发增长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施加了更大压力。

六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本金用途问题。

七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非标直投问题。

八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过程中的单独开户和多级托管问题。

九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是否要申请公募牌照,如果申请,未来如何监管? 

十是在养老三支柱管理体系中,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未破题,这对于培养银行理财的长期投资非常重要,希望尽快明确,才能够充分发挥银行金融基础设施的优势,以支撑养老金融发展。 

下一步发展策略的思考

对于理财子公司的下一步发展,与会嘉宾提出了自身的思考和建议,包括:

各大机构在产品方面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异,国外机构其实也存在这样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希望能够有一些容忍度,使其能体现出各家机构在产品上或者机构定位上的差异化。

非标投资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旧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希望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在非标直投方面可以迈出新的一步。

在市场化环境下,理财产品优胜劣汰,希望监管能够规范统一产品的宣传和估值方法,鼓励凭投资管理能力的竞争,而不是在合规尺度上做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和囚徒困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与会资管机构提出的其他建议还包括,希望允许理财子公司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转让服务;希望对服务于实体需求的同业理财业务逐步开放规模的限制;希望银行理财有资格竞聘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人;希望在过渡期放松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约束等。

理财子公司传统银行烙印未消

针对资管机构提出的诸多问题,与会嘉宾也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观点,主要包括:

一年以来,理财子公司之所以面临种种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带有明显的银行烙印并没有消除,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洁净起步”主要体现在资产方面,虽然没有继承问题资产,但在管理模式方面仍然继承了银行的传统。

今年在疫情冲击下,各行各业都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唯独金融业,包括对股票市场、理财市场没有太大影响,新产品的发行基本没有受影响。目前市场的特点是:资金供给多、优质资产荒、投资者选择多。

在这波股票市场上涨行情中,公募基金表现优异,对理财子公司施加了一定压力,但同时也为理财子公司进行了投资者培育。积极意义在于,投资者逐渐养成选择专业机构去参与股票市场的习惯,逐渐接受了波动性。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但总体还算顺利,一开业基本都实现盈利,相比之下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往往一两年都很难有利润。虽然面对科技公司的冲击,但在中国的金融体系里,银行仍然占有无可比拟的地位,但在机制建设上,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关于差异化定位的问题,规模庞大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都做大而全的、综合型的资产管理机构,综合型资管机构最具有竞争力。

原文链接

银行理财子产品净值化转型催生大资管体系内合作可能 与保险资管互补未来空间可期

财联社 2020.10.21

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截至目前20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为资产管理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新机构也给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目前互联网大公司、券商等诸多机构都在与处于“雏鹰展翅”阶段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寻求新业务合作发力点,而多家保险资管公司亦是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展开合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认为,银行理财资金体量大、期限短,在渠道、流动性管理等方面有优势;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跨周期等特点,在风险管理、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具有经验,可以优势互补。当下银行理财子与保险资管公司合作体量还比较有限,但未来合作空间很大。

“我们目前合作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有五家左右,目前主要聚焦于产品方面的合作,推出固收+产品,但我们预期可以与更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一位大型上市险企资管公司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初,相对而言在权益、基金等方面的投资能力还较薄弱,而保险资管公司以绝对收益为优势的投资能力和策略刚好可以与之互补。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与保险资管公司的客户诉求比较一致,都希望获得偏稳定的预期回报。”

“银行理财子公司脱胎于银行理财,他们过去擅长资产的运作和管理,但资管新规后银行理向财净值化转型,且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投资品种的管理能力,而这一块正是目前银行理财子的弱项,因此他们发展FOF产品,以及以理财资金投资资管产品。”一位大型险企资管部人士也表达了相同观点。

据一位大型上市险企宏观与策略研究人士介绍,“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与保险资管主要有两块合作:一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借助保险资管项目承接部分不能回表、未来到期的非标资产;二是银行同业存单利率一般较低,银行理财子公司借助保险资管产品投资其他银行存款产品,借以避开低息同业存单,拉高投资收益。”

原文链接

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双降 净值型产品发行环比增15%

证券日报 2020.10.23

随着资管新规加速落地,打破刚兑稳步推进,银行理财不再是“规模至上”“收益为王”。在理财产品转型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正面临发行量和收益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较低,一方面源于随着资管新规落地,银行主要任务之一是稳步压降老产品,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另一方面,市场资金利率总体下行、近期股债行情分化,均对银行理财资金带来一定的分流作用。

银行理财量价齐跌的背后,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开放式转型正持续深入。从《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银行正在加快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逐渐成为理财市场的主流产品。

银行理财发行总量下滑 开放式产品环比增加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出现明显下滑。普益标准理财季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明显。本季343家银行共发行了21348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减少17家,产品发行量减少1060款。

今年以来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较低,但开放式理财产品发行量增多。发行量下降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相比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开放式预期型产品的收益率较高一些。其中半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全开放式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均在3.70%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收益率达4.03%。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丰富产品线,需要银行有强大的投研能力、策略组合能力以及产品运营能力。”徐承远认为,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数量增多,其日益完善的产品线或许能改善“量价齐跌”局面。一方面,从资产配置角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混合类产品中,加大了中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另一方面,从具体策略角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久期、风险等级、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比例、业绩比较基准等也更加灵活。

加速丰富新产品布局 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

“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稳步压降老产品,加速丰富新产品布局,推进净值化转型。”多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总量为7326只,环比增加941款,环比增长15%。其中,7月、8月、9月净值型产品数量分别为2399款、2376款、2551款。

从记者走访的情况看,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速度正在加快,净值型理财产品逐渐成为理财市场的主流产品。

苏筱芮认为,在净值化转型进度上三个难度:一是业务规模。中报数据显示,国有大行净值占比较低,老产品所涉存量规模较大,需要以时间换空间;二是客群沟通方面。在净值化转型中,投资者教育面临更多挑战;三是产品设计方面。在净值化转型、理财子公司独立后,银行需要面临更为市场化的竞争,在产品合规、创新、用户体验等层面都存在一定的考验。

原文链接

银行理财“迁移” 不影响投资者收益

腾讯网 2020.10.25

据统计,截至9月30日,已有11家银行陆续将母行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

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监管指导下,各家银行均对理财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工作做了周密安排部署,在此过程中,虽然会出现产品销售文件变更,也可能会出现理财产品经理变更之类的情况,但不会对产品投资运营产生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因此影响投资者收益。”

“母行将部分符合要求的存量产品迁移至理财子公司,其他产品由母行消化,其中主要的考虑是母行总体实力更强,其消化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产品与高风险产品的能力也更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均相对较短,这种迁移方式有助于降低理财子公司面临的风险,推动理财子公司快速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这也是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如果将所有存量产品均迁移至理财子公司,一方面增加了理财子公司的资本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理财子公司的整改压力,因为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存量产品在过渡期内要整改完毕。但是,如果不迁移部分产品,理财子公司从零起步,短期内规模不容易做大。

由此看来,母行将符合要求的存量产品迁移至理财子公司,既有助于理财子公司做大规模,还有助于减少整改和资本压力。

原文链接

02 重点理财子公司跟踪

理财子公司成私募新“金主”

中国证券报 2020.10.22

日前,部分私募与招银理财、工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的合作落地。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理财子公司的业务过渡仍需时日,与私募尚难展开广泛合作。

多项合作启动

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总经理表示,目前和私募的合作已经启动。“如果私募在该行白名单上,就可与理财子公司相关的投资管理条线沟通合作事宜。”他表示,“合作模式以自主开发的产品直接投资私募产品为主。”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刘辉去年曾在公开活动中表示,银行理财转型发展需要优秀私募机构多方位的协同支持。2020年9月,招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范华在媒体活动上表示,招银理财权益投资的一部分业务会委托给外部管理人来做。

一家百亿级规模的股票私募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与招银理财的合作已经落地。在招银理财新近发行的FOF中,招银理财作为主管理人,底层资产就包含了数家私募的产品,而该私募的产品也在其中。该人士同时表示,此前和招商银行的合作时间比较长,因此这次合作也较顺畅,同时公司也在接洽其它理财子公司。

另一家以固定收益业务为主的私募则向记者表示,与工银理财的合作已经落地。模式类似于FOF,工银理财发行的一个产品投了该私募的基金,而该私募基金投资的是利率债和高评级的信用债,不使用衍生品。

合作前景广阔

虽然理财子公司将优质私募视为合作对象,但目前这种合作还只能小步碎跑。

业内人士指出,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子公司肩负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使命。而净值化转型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财子公司与私募的合作能否展开。

目前来看,部分理财子公司净值型产品发行顺利推进,头部机构呈现显著领先的态势。21世纪资管研究院10月19日发布研究报告显示,截至10月15日,全市场1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发行了2121款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均为净值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说明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净值化转型顺利推进。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全年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共计仅308款,2020年以来已发行产品高达1813款。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深入,理财子公司和私募合作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原文链接

03 大家之谈

“牵手”青岛一周年,光大理财何以收获满满

青岛日报 2020.10.27

 一年前的9月26日,作为全国首批获准筹建、首家获准开业、首家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落户青岛。走过一周年的光大理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周年报”。

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近日接受了青岛日报记者专访,对于一周年的光大理财,张旭阳评价为“收获满满”。

银行理财公司是“大资管时代”下的重要新变局,不仅担负着理财产品更迭,更承载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升级发展以及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重任。这一年来,疫情的发生,国际关系的变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塑造,都在加剧各行各业的重构,这也促使理财公司去了解新的投资方向、投资逻辑和商业模式。在未来,光大理财无论设立多少分支机构,我们始终坚持一点,注册在青岛,青岛就是我们的大本营,是基地。

收获满满的一年

无论是在理财产品规模与业务创新发展,还是在金融科技与投研能力的塑造上,这一年来,光大理财公司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20年9月末,光大理财公司产品规模逼近9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千亿元,净值型产品规模余额突破4600亿元,在理财总规模中占比超过54%。

一周年的光大理财,何以收获满满?

对此,张旭阳的解释是,“这一年,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虽然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光大理财又是‘三新公司’,即新地点、新人员、新业务,但我们始终认为,没有磨难,无以成长。我们用新的视野适应资管新规的逻辑,寻找理财公司发展的战略路径与定位,在产品发行、投资落地、内控加强、综合保障、运营支持、技术支撑等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同时着眼于未来,加强投研能力和风控体系建设。可以说光大理财在这一年中为未来做了一个很好的布局,收获满满。”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4家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5只权益类产品,3只由光大理财发行,包括首只由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指数产品,首只直投股票的银行公募理财产品,以及在今年一周年时点发布的 “阳光红ESG行业精选”。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银行理财,参与到权益市场。

光大银行在其近日发布的半年报中披露,光大理财通过多元化的产品谱系和专业化的资产配置能力,稳健推进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资产增值服务。报告期末,光大理财总资产51.98亿元,净资产为50.25亿元。

以终为始 科技为舟

在张旭阳看来,“过去一年间,光大理财经历了挑战与考验,但另一方面,在‘打造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和领先的资管科技平台’的战略愿景下,也进行了很好的基础布局、流程再造和深化,始终坚持以专业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跨越周期的综合金融方案,以专业的力量服务国家战略,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数字化轻型的落地。”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张旭阳提及最多的词汇就是金融科技。

张旭阳表示,“‘以终为始,科技为舟,担负责任,专业致远’是光大理财的战略路径。

在张旭阳看来,未来资管机构在迎来长远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而金融科技成为各家角力的关键竞争力之一。

 “提前布局,厚积薄发,光大理财将以充分的金融科技资源储备,为更长期的业务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撑,以科技赋能,创造更大价值。”张旭阳表示。

原文链接

银行理财子公司周报检索说明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image.png

道乐科技
财富管理互联网运营服务商



商务合作:周经理 188-2624-1835

0

道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