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周报摘要

行业动态

· 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
·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子业务未来如何发展
· 资管新规元年到来!银行理财步入净值化时代
· 窗口指导来了:又有城商行理财业务遭严控
· 7万亿元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已有理财公司成立一级部门
· 2022年展望:银行理财破茧成蝶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 浦银理财正式开业,注册资本50亿元
· 德意志银行拟与中邮理财成立合资理财公司
· 建信理财首只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发行

大家之谈

暂无

行业数据

· 微信服务号:2022.01.03-2022.01.09期间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共发文4次,总阅读量2.9w+。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发文数小幅下降,总阅读量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月11日,广银理财注册微信服务号,命名为“广银理财”。
· 微信订阅号:2022.01.03-2022.01.09期间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共发文143篇,总阅读量12w+。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发文数小幅减少,总阅读量大幅减少。
· 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本周浦银理财有5篇上榜,光大理财有2篇上榜,青银理财 璀璨人生、华夏理财、中信理财小暖象均有1篇上榜。


01 行业动态

◆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

蓝鲸财经 2022-01-05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称,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与本机构信息科技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体系,将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由于外包而引发的风险。

《办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在实施信息科技外包时应坚持六大原则: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外包;以不妨碍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掌握关键技术为导向;保持外包风险、成本和效益的平衡;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强调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持续改进外包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基于机构的业务战略、信息科技战略、总体外包战略、外包市场环境、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偏好制定信息科技外包战略,包括但不限于:外包原则和策略、不能外包的职能、资源能力建设方案等。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明确不能外包的信息科技职能。涉及信息科技战略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内部审计及其他有关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的职能不得外包。应当建立信息科技外包活动分类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外包活动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风控策略。信息科技外包原则上划分为咨询规划类、开发测试类、运行维护类、安全服务类、业务支持类等类别。

银行保险机构应对信息科技外包活动及相关服务提供商进行分级管理,对重要外包和一般外包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

银行保险机构在信息科技外包合同或协议中应当明确,服务提供商禁止在合同允许范围外使用或者披露银行保险机构的信息,不得将银行保险机构数据以任何形式转移、挪用或谋取外包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此外,《办法》还指出,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进行独立评估,对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纳入监管综合评价体系。对于检查发现涉嫌违法事项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实施延伸检查。

对于经监管评估、监督检查或现场核查风险较高的信息科技外包服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对银行保险机构采取风险提示、约见谈话、监管质询、要求暂缓和停止相关外包活动等措施。对具有重大违法违规情形的服务提供商,银保监会可通报行业,必要时将有关情况移交司法机关。

原文链接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子业务未来如何发展

金融时报 2022-01-07

随着广银理财的揭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已有11家理财子公司获准筹建或已开业。伴随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理财市场呈现更加清晰的发展脉络。而迎来全面净值化时代的理财公司和理财产品,应该如何发展?

一、银行机构积极布局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2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4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拿到开业批复并已经揭牌开业的有22家。而在这22家公司中,仅有1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和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广银理财)是在2021年当年拿到获准开业批复并完成揭牌的。

回顾监管机构对理财公司的批复历史,2018年,2家获批筹建;2019年,15家获批筹建,11家获准开业;2020年,7家获批筹建,9家获准开业;2021年,5家获批筹建,2家获准开业。

“2021年理财公司批复数量变少了,这是因为目前拿到批复筹建或开业的29家理财公司,基本已经覆盖了主要的商业银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获批筹建的理财公司变少,主要原因是理财公司的集中批设期已经过去,目前进入常态化批设阶段,监管部门秉承“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有序批设,所以这是非常正常的变化。

另外,普益标准研究员唐燕妃认为,随着大中型银行和有实力的城商行的理财公司陆续完成布局,监管部门对于设立理财公司的要求,例如最低10亿元注册资本、理财业务专营部门连续运营3年以上等,对于还未设立理财公司的中小型银行来说,是有很大努力空间的。

事实上,各银行金融机构对开设理财公司的热情依然高涨,不少银行都在积极布局。2021年,北京银行、西安银行先后宣布拟筹建理财子公司,另有乌鲁木齐银行将“关于请求授权设立理财子公司和信托公司的特别议案”纳入股东大会会议内容。

二、未来发展更趋差异化和全球化

据普益标准的数据,自2019年第一家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理财公司的产品存续余额占全部市场产品存续余额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的占比已经从2019年年底的3.42%上升到2021年6月底的38.80%。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公司已经超越股份制银行,成为存续理财产品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第一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由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筹建的汇华理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华理财”)正式开业。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开业,另有2家在筹备开业中。中外合资理财公司的入局,为我国理财市场和理财公司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

“未来,理财公司竞争会更加呈现差异化特征。”普益标准研究员苟海川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监管的统一和趋严,监管套利将逐步消除,以往监管差异化下的业务差异和业务优势变小,各理财公司需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此外,理财公司的配置和业务也将更加全球化。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正式开通,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正在不断深化,理财公司能够利用其较为成熟的跨境跨市场投资能力在全球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更好地帮助国内居民进行海外资产配置。

三、抓牢数字化发展机遇

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成了各家理财公司竞争的主要渠道和方式。理财产品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理财公司也要迎接更高级别的挑战。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认为,理财公司要抓住科技创新带来的数字化机遇,加大科技资源投入,适应业务转型,稳步推进科技规划,坚持科技系统建设要为业务转型发展赋能和服务。

苟海川表示,随着理财公司的相继成立,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种类更趋多元化,为了巩固和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各理财公司将加大对不同市场和客群的调研,紧随时代发展需求,精耕细作,走出同质化竞争阶段,进入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阶段。

原文链接

◆资管新规元年到来!银行理财步入净值化时代

国际金融报 2022-01-05

一、净值型理财时代来临

对于银行理财市场而言,今年是正式实施资管新规的第一年。资管新规过渡期于2021年底结束,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不复存在。

经过近三年半的整改,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市场银行机构净值化转型进度约为82.38%,环比上升9.04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性银行净值化转型进度为79.09%,环比上升9.24个百分点;城商行净值化转型进度为94.22%,环比上升7.52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化转型进度为87.05%,环比上升10.33个百分点,净值化转型增速持续上升。

普益标准研究员董加发指出,净值化转型后,意味着理财产品将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首先,银行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竞争,在专业人才培养、投研能力方面存在诸多掣肘因素,要更加突出自身特色,发挥渠道所长等;其次,在运作模式上严禁采取资金池运作方式,对产品管理人不仅要在投资端注重资产期限与产品期限的适配,在资金端也需要合理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次,在销售环节,有别于以往销售主要依靠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点模式,要求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需要建立起代销和直销、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产品营销体系,渠道建设和管理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结构性存款持续压降

除去已成为历史的银行“保本理财”,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行为共同推动下,曾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的结构性存款总规模也不断回落。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46万亿元,创2017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较2021年初下降1.56万亿元,较2020年4月的高峰下降近55%。

在业内看来,虽然当前对于结构性存款并无直接硬性压降要求,但高息揽储的行为显然拉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与当前监管层所鼓励的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背道而驰,甚至还曾存在资金空转套利的现象,因此监管加强对其整顿规范,且整改后随着收益率的下行,结构性存款对客户的吸引力也逐步减弱,造成了结构性存款规模的持续回落。

不过,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考虑到近期有“碳中和”结构性存款落地,反映出银行在结构性存款产品方面不断改进,“未来只要结构性存款可以规避以往的弊端,真正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结构性存款并不会完全退出市场。”

总体来讲,在资管新规新格局下,银行理财业务产生着深刻变化。普益标准研究员董翠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资管新规是对国内资管市场的重大规范化调整,未来理财业务领域将逐步分化。他认为,在银行方面,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他已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理财子公司在理财业务方面的展业优势,逐步将理财业务转移到理财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而母行则逐步回归主营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原文链接

◆窗口指导来了:又有城商行理财业务遭严控

第一财经 2022-01-10

一、理财业务受限

未持牌城商行理财业务转型在即。近日,某东部省份下发相关通知称,为按期完成辖内城商行存量不合规理财业务整改工作,推进理财业务规范有序发展,要求银行要严格按照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要求,审慎开展理财业务。

其中,通知要求辖内仍设有部门开展理财业务的银行,应严控现有理财产品规模,稳妥有序压降,避免加大未来整改压力;同时,要求控制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

这被业内视为是前期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此前也有消息称其它省份下发过类似通知。更早之前,银保监会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时也提到,商业银行通过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同时,理财子公司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效防止经营风险向母行传染。

事实上,无论监管部门是否明确未设立理财子的银行不能新增理财投资,业内的共识在于,从监管思路和市场需求来看,设立理财子独立开展资管业务是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信建投首席银行分析师杨荣称,从已获批设立理财子的商业银行来看,其获批时的理财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这意味着设立理财子在存量理财规模上可能存在门槛。另外,可能对其准入条件也有要求,比如银行需要足够的人才储备、成熟的科技系统和合理的管理模式,以支撑理财子公司的运营。

二、转型代销有优势

除了布局理财子牌照外,对于无法满足相关条件的银行,无疑需谋求新的出路。业内普遍预计,按照相关要求,大部分城农商行设立理财子的难度较大,对于它们而言,一个主流选择即是作为渠道,代销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表示,对理财规模小于1000亿元的中小银行而言,成立理财子公司并不是最佳选择。应抓住相关办法暂未开放第三方机构销售理财产品的时间窗口,提升理财产品销售能力,打造成为理财产品“综合超市”。

杨荣称,目前,理财产品代销机构包括其他理财公司、商业银行、农村合作机构、村镇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尚未对互联网代销平台、券商、基金公司开放。因此,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在监管未进一步放开代销机构的情况下,应当抓住政策窗口,提前布局赛道,快速适应市场。

原文链接

◆7万亿元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已有理财公司成立一级部门

中国证券报  2022-01-10

一、设立现金管理部门

兴银理财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12月2日,公司增设现金管理部和多资产投资部,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据了解,这主要是为了提升细分领域的专业投研水平和特色化产品研发能力。

记者从多家理财公司人士处获悉,现金管理类产品一般是固收部门下设专营团队进行管理。为现金管理业务单设部门在银行理财公司中较为少见。

公开资料显示,兴银理财的“吸金”能力较强。截至2021年10月,兴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突破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稳居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第二位,全市场第五位。2021年上半年,股份行理财公司中,兴银理财净利润排名第一,为19.83亿元。

不过,也有公司更早就单独设立了现金管理部。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某家市场头部理财子公司于2021年上半年从固收部门分离出了现金管理部。但主要目的在于方便人员和业务管理,将投资决策独立。

二、仍存整改压力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2021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25.03万亿元,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为7.34万亿元,占比近30%。

2021年5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过渡期为《通知》施行之日起至2022年底。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压降大幕开启,相较于货币基金的优势也开始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类产品规模较大,2022年业内存在整改压力,其中国有行理财子公司此类产品占比更高,整改压力也更大。整改主要困难在于平衡监管要求和经营业绩,一旦快速压降,部分客户可能转向货币基金、“固收+”基金等产品,对公司的管理规模和管理费收入都将造成影响。

部分银行已开始实施调整措施:一是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赎回到账时间由“T+0”改为“T+1”,并对估值方法进行调整;二是陆续推出流动性相对较高的“类现金理财”产品作为替代。

原文链接

◆2022年展望:银行理财破茧成蝶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2-01-01

2022年,银行理财公司轻装上阵,必将成为“新资管元年”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将以更大的力度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与基金、保险、券商等其他资管机构良性竞合,共同构建资产管理行业新格局。

一、历经考验,转型成效显著

为迎接“新资管元年”,银行理财行业已经历三年多的考验。在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行业转型动作尤为密集。

产品整改是2021年的主旋律。2021年,多家银行将理财产品密集迁移至旗下理财公司,对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开展提前终止等工作,全行业净值化转型目标基本完成。

估值方法整改是另一重点。2021年9月30日,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理财产品等资产管理产品通过自主投资和委外投资方式持有的相同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估值结果应当一致”,严格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并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系统整改也加快推进。一家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为使理财产品的估值全面对接IFRS 9,该公司2021年多次优化资产管理系统,并在2021年年底启用新系统。

与此同时,紧抓新机遇,创新型产品迭出。2021年11月以来,紧抓北交所成立的投资新机遇,中银理财陆续发行三只“专精特新”主题产品。2021年12月6日,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出炉,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财富管理工具,助推养老第三支柱发展。

二、拥抱蝶变,全新启航

规则明确,发展路径逐渐清晰。2022年,银行理财行业将有更多新作为。

展望2022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首要任务在于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此同时,提升权益类资产投研能力势在必行。在全面净值化、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教育迫在眉睫。

此外,转型将继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是关键。按照监管要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应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整改,并压降此类产品占比。业内人士表示,预计2022年行业将“多管齐下”:一是提升资产管理总规模,降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二是探索开发期限为7天、14天等短期限的产品,逐步替代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三、直面挑战 加快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银行理财行业可能面临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部分压力来自行业本身。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行业有逾3万只理财产品,绝大部分产品在收益、投资策略等方面差别并不大,销售情况大部分取决于代销机构的营销力度。按照监管部门“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银行理财公司数量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这意味着现有银行理财公司的竞争格局将逐渐清晰,市场竞争或趋于白热化。

不仅是同质化竞争,行业本身也有部分待解的难题。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在净值化转型整体稳步推进的过程中,部分理财公司开始通过构建体外资金池、使用摊余成本法等方式,来维持收益稳定、拉动理财规模。对于这类问题的治理,将成为过渡期结束前后乃至未来理财发展中值得关注的要点。

部分压力来自其他行业的“挤压”。以近年来规模大幅增长的公募基金为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总规模达25.3万亿元。这意味着,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市场或进一步“重叠”。

四、开拓蓝海 抢抓新赛道

财富管理方兴未艾,资管蓝海大有可为。展望未来,业内专家指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银行理财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四条“新赛道”值得期待。

一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二是居民财富需求升级的“新赛道”;

三是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赛道”;

四是绿色发展的“新赛道”。

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表示,如何用投资引导绿色发展,如何做好风险控制以防范系统性风险,这一切都需要资管机构给出满意的答案。

原文链接


02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浦银理财正式开业,注册资本5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1-11

一、浦银理财正式开业

继广银理财获批开业后不到半月,1月9日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浦银理财”)开业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据了解,浦银理财是2022年第一家开业的银行理财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显示,浦银理财是浦发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

浦银理财的公司业务范围为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理财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据了解,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浦发银行总资产规模8.06万亿元,位列“2021全球银行1000强”第18位。截至2021年末,浦发银行理财规模超过1万亿元,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超过9600亿元。

二、在理财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监规范力度也在加大

随着大中型银行陆续完成布局,不少中小银行也在抓紧发力设立理财子公司。2021年,多家中小银行申请开设理财公司。2021年9月,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投资不超过50亿元设立理财子公司;10月,乌鲁木齐银行、西安银行先后发布公告表示拟成立理财子公司;12月,贵阳银行发布关于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公告,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贵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在理财公司规模扩大的同时,监管方面对于银行理财的规范力度也在加大。

2021年9月30日,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新规统一规范了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估值方式,进一步推进从摊余成本法向市值法转变的进程。

2021年12月17日,银保监会出台《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办法涵盖了理财公司治理架构与管理措施、投资交易管理、认购与赎回管理等业务环节的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理财公司规则体系,该项政策将于2022年5月10日起施行。

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发布关于《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对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的金融机构或受其委托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做出了营销宣传行为、营销宣传内容等方面的规范。

原文链接

◆德意志银行拟与中邮理财成立合资理财公司

移动支付网 2022-01-06

据媒体公开信息,德意志银行计划与邮储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邮理财”合资设立理财公司。据悉,该理财公司由外资机构控股,目前双方仍在洽谈中,最终可否成行需要银保监会批准。

2019年7月,中国允许境外资管机构与中资银行、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此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入了对中外合资理财公司的探索,目前,已有两家开业、两家获批筹建。

已开业的2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为“汇华理财有限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已获批的2家为“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高盛与工银理财的合资理财公司。

除此之外,招行、中邮理财也加入了对中外合资理财公司的探索,但尚未获得监管批复,具体走向如何仍需持续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中邮理财此次的尝试,与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工银理财此前的探索相似,均是外资控股,占股权优势,大行通过理财子公司布局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而招行则计划将外资引入招银理财中,招行仍占股权优势。

原文链接

◆ 建信理财首只开放式养老理财试点产品正式发行

中国财富网 2022-01-05

2022年1月5日,建信理财首只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建信理财安享固收类按月定开式(最低持有5年)养老理财产品正式募集发行,这也是养老理财试点开展以来,四家试点机构发行的第一只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

建信理财安享按月定开式(最低持有5年)养老理财产品为固定收益类、中低风险、公募发行、1元起购,按月开放申购,最低持有5年。

与首只封闭式相比,开放式养老产品在产品设计、申赎机制等方面具有以下四点创新和特色:

一是践行普惠精神,充分让利,不提超额报酬,运行一年后每月分红;

二是产品按月定期开放申购,极大地满足投资者差异化的养老资金需求;

三是产品支持智能定投,可实现自动扣款申购,帮助投资者养成持续定期投入的养老金积累习惯,并引导客户进行长期养老规划;

四是60周岁以上客户可不受最低持有5年限制,可在产品开放时间段内申请赎回,提升养老产品持有体验。

原文链接


03 大家之谈

暂无


04 行业数据

一、微信公众号数据概况

1.微信服务号

2022.01.03-2022.01.09期间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共发文4次,总阅读量2.9w+。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月11日,广银理财注册微信服务号,命名为“广银理财”。目前,此公众号尚未发布推文。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分别是光大理财(2.9k)、中信理财小暖象(2.0k)、青银理财 璀璨人生(1.3k)。
  • 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公司服务号发文数小幅下降,总阅读量大幅下降。上周恰逢元旦,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推出活动,如中信理财小暖象推出留言送礼、新年幸运签活动,光大理财推出“打工喵的奋斗日常”抽奖活动。本周活动结束,因此总阅读量较低。

以下是详细数据:


2.微信订阅号

2022.01.03-2022.01.09期间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共发文143篇,总阅读量12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分别是:浦银理财(3.1w)、交银理财(1.3k)、平安理财(0.8k)。
  • 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发文数小幅减少,总阅读量大幅减少。上周部分银行理财公司订阅号推出活动,如汇华理财推出新年幸运签活动、浦银理财推出留言抽奖活动。本周活动结束,因此总阅读量较少。

以下是详细数据:


二、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订阅号和服务号一起统计)

在2022.01.03-2022.01.09这周的阅读量top10中,从单篇阅读量来看,上榜的10篇文章有1篇阅读量超过1w;本周浦银理财有5篇上榜,光大理财有2篇上榜,青银理财 璀璨人生、华夏理财、中信理财小暖象均有1篇上榜。


2021年12月24日,青银理财 璀璨人生公众号推出双旦狂欢活动,此活动于2022年1月6日结束。活动期间,登录领取璀璨人生树、完成关注公众号等任务,均可获得元宝。元宝可用于兑换腾讯视频VIP、爱奇艺黄金VIP、京东购物卡等礼品。

2022年1月5日,青银理财 璀璨人生公众号发布推文,提醒双旦福利活动仅剩最后一天,另外添加“立Flag,享好运”、“爆款产品抢先购”两重惊喜。其中,“立Falg”活动的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12日,活动期间留言点赞数排名前20即可获得定制版啤酒,此活动机制能促使用户自发传播推文,增加推文阅读量。


免责声明:以上数据均来自平台公开数据,因统计时间不同,数据会略有差异,我们力求客观公正使用网络工具,但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如数据有遗漏或有任何需求,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szltech.com联系我们。

转载声明:商业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银行理财子公司周报检索说明

银行理财子行业数据检索说明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投稿/转载 research@szltech.com

0

道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