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周报摘要
行业动态
· 资管新时代银行理财发展思考
· 解读丨2021年8月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指数
· 25万亿存量理财剥离进入尾声,银行理财未来主战场竟是老年人!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 交银理财:探索差异化路线 力求高质量发展
大家之谈
· 贝莱德建信理财祝国桥:理财市场权益配置需求显著增加
· 王太翌:拥抱变革,构筑“自进化”的Fintech体系
新发数据
· 据Wind显示,本周共6家理财公司发行19只新理财产品,其中委托期为1-3年的理财产品最多有8只。
行业数据
· 微信服务号: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共发文30篇,总阅读数2.8w+,与上周相比本周理财子服务号发文数上升,总阅读数保持持平。
· 微信订阅号: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共发文177篇,总阅读数16w+,与上周相比,发文数呈现上升趋势。
· 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产品介绍依然是理财子公众号发布的主要内容,本周浦银理财理财上榜量较多。
01 行业动态
◆ 资管新时代银行理财发展思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9/10
到今年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将正式结束。靠隐性“刚兑”或制度红利的野蛮生长模式将难以为继,资管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旧秩序已经打破,新格局正在重塑。银行理财转型突围,公募基金高歌猛进,私募基金百花齐放。我们正进入一个资管新时代。
资管新时代的三个特征
1.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大有可为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宣告隐性“刚兑”旧时代的结束,揭开资管行业发展新阶段的序幕。经过近3年的过渡期转型,产品净值化取得决定性进展,预计到年底银行理财净值化率将超过80%。
建立在资金池和成本法估值基础上的隐性“刚兑”产品逐步成为历史,产品风险和收益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割裂与扭曲得到修正,资管行业监管标准日趋统一,回归“代客理财”本源。应该看到,中国资管行业已经在正确的轨道上阔步前进,净值化发展浩浩荡荡,势在必行。
2.行业供需错位严重,供给侧改革正在进行,分化不可避免
根据《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我国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中,以银行定期存款、现金及活期存款为代表的无风险金融资产占比高达50%,仅有10%左右投资于股票、基金等相对高风险金融产品,另有40%左右投资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集合计划、保险产品、互联网金融等隐形刚兑类产品。
“资管新规”后,原有的近40%刚兑类产品供给不复存在,市场面临巨大供给空白。如何满足这部分财富管理需求?
· 合理的产品布局是关键
合理产品布局的背后是有效的客户需求分层、前瞻的产品研发能力、扎实的投资研究能力以及强大的科技系统支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资管机构都具备这个能力,正如5年前开启的企业供给侧改革,资管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到来。
· 理财子平台优势明显,但面临公募基金的竞争替代
背靠银行,拥有绝对的渠道优势与长期积累的客户信任,叠加规模效应和银行系平台优势,理财子具有一定的独特竞争优势。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统一监管标准下,理财产品公募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理财子和公募基金在零售端的竞争是必然的事情。
事实上,“理财产品替代”正是公募基金重要的战略布局方向。理财子持续的净值化努力,一定程度上,却成了公募基金的嫁衣裳,加速了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有趣的是,占尽市场化优势的公募基金仍以乙方姿态寻求与银行理财合作,而不少银行理财仍然沉浸在银行传统甲方的思维幻觉里不能自拔。
除了面临公募基金的竞争,理财子行业内部分化是必然趋势。母行渠道不再专属,跨行代销渐成趋势。银行理财进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母行实力不再是决定理财子江湖地位的主要因素,大行理财子未必就是市场的绝对领先者,股份制包括城商行的理财子摆脱母行束缚后,若坚定净值化转型战略布局,久久为功,逐步构建核心竞争优势,逆袭也并非不可。
3.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将加速融合
资管新时代,财富管理价值链重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界限正变得模糊,加速融合成为趋势。面临资管新时代的挑战,理财子该如何面对这场大变局?
· 转变理念,建立投研驱动机制
理财子脱胎于银行体系,总行部门管理风格和信贷文化痕迹较重,这可能与资管文化存在冲突。应尽快转变发展理念,改变基于信贷项目审批文化的传统管理理念,打造投资驱动的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发挥平台优势,利用好外部资源支持,尽快自建投研体系。
二是打造适应大规模资金主动管理的分工协作体系。
三是建立内部投资经理培养体系,打造学习型组织。
· 基于客户需求的前瞻性挖掘,合理布局产品体系
好的产品布局要有前瞻性,跟随战略只能确保不会犯错,无法确立市场领先优势。前瞻性的产品布局考虑四个因素:
一是行业趋势。纵观近10年资管行业发展,爆发性的产品和策略不时出现,但最终的赢家却属于提前洞察行业发展大势和立足长远布局的玩家。以“固收+”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的头部公司一定是提前3-5年前布局此类产品的机构。
二是市场走势。产品布局离不开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但顺势而为还是逆市布局却大有讲究。牛市顺势而为容易发爆款产品,但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失去客户的信任。“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资管产品布局。
三是客户需求。资管行业应该利用人性的弱点还是客服人性的弱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客户表面的需求未必是潜在真实的需求。
四是时机把握。不同策略的产品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前瞻布局过早,潜伏期太久容易夭折,等不到云开见月明。产品发行时机太晚,容易错过爆发期。
· 加强科技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竞争壁垒
数字化系统正在深刻改变资管行业发展生态,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到投资研究、交易营运以及风险控制,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风控精度和投研支撑。长期来看,理财子须坚定数字化转型之路,持续投入资源和精力,建立起能够支撑万亿级别管理规模的数字化核心竞争力。
◆ 解读丨2021年8月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指数
东方财富网 2021/9/15
2021年9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21年8月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指数报告。对此,普益标准就8月指数的变化特点进行解读。
一、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出现下滑
图1:银行理财收益及价格指数走势
8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环比下滑5BP至3.44%,从价格指数来看,本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滑1.28点至82.26点,与理财平均收益变动趋势一致。
二、银行理财发行指数下滑
图2:银行理财发行量及发行指数走势
8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4986款,环比下滑196款。从发行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滑1.74点至44.38点,指数变动与产品发行量变化一致。
三、银行净值化转型速度显著提升
图3: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及净值化转型指数走势
8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35471款,环比1109款。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表现来看,本月,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0.20点,环比上升1.57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3.45点。
从全国净值产品存续数量来看,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1577款,环比上升468款;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5677款,环比上升233款;农村金融机构净值产品存续量为8217款,环比上升408款。
整体来看,各类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均有所提升,全国性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领先于其他类型银行。
◆ 25万亿存量理财剥离进入尾声,银行理财未来主战场竟是老年人!
时代周报 2021/9/10
年底资管新规大限将至,银行剥离存量理财业务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9月7日,银保监会披露,截至7月末,理财业务存量整改任务已完成近七成,预计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完成整改。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331家银行、19家理财公司存续的理财产品余额高达25.86万亿元,同比增长6.90%。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办法》起到了重要衔接作用,便于资本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后对理财子公司管理规范,为理财子公司长远稳健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银行成纯代销渠道
资管新规后,理财子公司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竞争的最主要载体。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9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1家获批开业,还有数十家地方银行拟成立理财子公司,但尚处于申请阶段。
“理财子公司已经从母行独立出来,从业人员也大多是原母行资管部门员工,理财子公司在产品发行和投资方面均独立运营,和母行没有关联,但是在销售方面依然要依赖母行渠道。”刘银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理财子监管对标公募基金
银保监会披露,截至7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超80%,同业理财较峰值缩减96%,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产品规模均较资管新规发布时下降超98%。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加快,产品流动性管理提上日程。 《办法》要求理财子公司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管控机制,指定专门部门和岗位、配备充足具备胜任能力的人员负责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专设负责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部门,并保持相对独立。
养老理财成业务蓝海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养老理财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抢滩的新方向。目前,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发行诸多“养老理财产品”。数据显示,2019年初到2020年7月24日,共计294只养老型理财产品发行。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拥有良好的客户渠道和信用基础,在养老产品销售上占有较大优势,但很多养老理财产品往往有名无实,难以真正进入市场。
近期,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 ( 2021 年上 ) 》显示,上半年,监管部门针对市场中名义上为养老理财,但不具备养老属性与特征的理财产品进行治理。展望未来理财市场,银保监会将推动创新真正具有养老特征、按照养老金融规律运行的理财产品。
9月8日,银保监会批复筹建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国民养老保险由17家股东共同设立。其中,“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合计持股六成以上。与此同时,真正的养老理财产品即将现身。时代周报记者获悉,近日,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四家理财子公司成为首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
首批试点城市包含深圳、青岛等,4家理财子公司最快9月下旬在试点城市发行养老理财产品。
02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 交银理财:探索差异化路线 力求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1/9/16
作为首家落户上海的银行理财公司,今年8月18日,交银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突破1万亿元,这也是长三角地区首家产品规模突破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公司。
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站在金融中心制高点,交银理财希望重新定义投研、渠道和收益,在与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的同场竞技中探索差异化路线,力求高质量发展。
财富管理“头雁”
2019年6月13日,交银理财在上海揭牌成立。作为首批开业的银行理财公司,交银理财于当年8月8日发行了行业首款符合资管新规的理财产品,对于理财行业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涂宏介绍,成立两年来,交银理财业务平均增速超过20%,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
上海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成为亚洲资产管理市场的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站在金融中心的制高点上,作为交通银行财富管理战略的“头雁”,交银理财正在进行一系列尝试。
首先是重新定义投研。交银理财总裁金旗介绍,目前交银理财正加大FOF(基金中基金)产品布局,与一流市场机构合作,通过优选主体、优选团队、量化考核、定期评估、定期淘汰等机制,充分发挥银行理财固收优势与基金公司权益优势,为理财客户提供更均衡稳健的投资服务。此外,交银理财还在积极研究“沪港通”“沪伦通”等业务,探索建立居民跨境理财的新通道。
其次是重新定义渠道。理财公司产品销售方面,不再设置销售起点金额、代销机构不再限制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要求首次购买面签,使得银行理财销售与公募基金标准基本一致,银行理财有望抢占部分公募基金客户,实现“自产自销”。金旗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未来交银理财会是“全渠道”销售产品,除了传统银行网点,在线销售也会加强。
第三是重新定义收益。金旗介绍,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客群,仍旧习惯从理财公司处取得稳定的绝对收益,这是理财公司与其他机构不同的地方。面对这一情况,金旗称,交银理财会充分考虑“已老客群”“未老客群”不同风险与收益需求,推出的产品也会充分契合客群需要,收益形成梯度,合理平衡风险与收益需求。
提高权益类资产占比
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金旗介绍,首先,增加权益类资产特别是二级市场股票类资产配置是交银理财的战略目标。目前,交银理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为8.0%,二级市场股票类资产占比2.3%,要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将二级市场股票类资产占比提升到5%。
其次是充分利用大类资产模型,根据资产投资价值不断调整股债和其他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另外,还要发挥银行理财公司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优选管理人,做大FOF产品。
同业竞技探索差异化路线
6月11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提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各项条款几乎完全比照现行货币基金标准,过渡期自通知施行之日起至2022年年底。
业内人士分析,理财公司既可发行公募产品,又可发行私募产品,产品体系齐全。公募产品领域,银行发行的现金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与公募基金存在同质性,预计将挤占基金同类产品份额。
此外,金旗分析,银行理财公司应对之策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针对银行理财公司投资者习惯稳定的绝对收益这一特点,交银理财会推出更多长期限产品。“一般而言,长期限产品获取高收益的概率更高。长期限产品是趋势,对于投资者而言,长期限产品可以直接获取稳定的收益,同时理财公司在短期流动性管理上的压力也更小”。
交行2021年半年报显示,交银理财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已达到7982.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44.74亿元,增幅达49.55%;上半年实现行外代销产品余额1764.11亿元,占比17.13%,行外代销规模在各家理财公司中名列前茅。
03 大家之谈
◆ 贝莱德建信理财祝国桥:理财市场权益配置需求显著增加
中国基金报 2021/9/14
9月,贝莱德建信理财火速首发权益类理财产品——“贝莱德建信理财贝盈A股新机遇私行专享权益类理财产品”(简称“贝盈A股”),搅动了过去固收产品为主的理财市场的神经。
系统化股票投资策略独具特色 贝莱德风险管理基因强大
据了解,首只理财产品“贝盈A股”采取系统化主动股票投资策略,将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即投资基本面和情绪)与自上而下的宏观见解有机结合起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实现超越市场水平的、稳定的超额收益。
对于市场比较好奇的系统化股票投资策略,祝国桥介绍,系统化投资本质是将投资逻辑系统化,包括将投资逻辑的验证系统化,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化,投资组合的构建系统化,风险的管理系统化。“每个投资逻辑都是一个信号,我们主要有三类信号:一是基本面方面的信号,包括企业盈利、现金流等;二是市场情绪方面的信号;三是宏观和主题方面的信号。通过这些信号对市场上所有的投资标的进行打分和排序,结合我们的交易成本模型、风险模型,对投资标的进行优化组合,产生风险和收益匹配最佳的投资组合。”
在风险管理方面,祝国桥表示,风险管理体现在设计严谨的投资流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监控,深入的业绩归因。“风险管理是贝莱德最重要的基因,我们在金融科技方面比较强,是全方面的风险管理:一是从产品的定位,客户需要怎么样的匹配,产品有哪些风险,让客户充分了解,风险管理部门从一开始就参与产品设计;二是在充分讨论设计以后,在投资组合的管理过程中也会参与;三是事后市场风险控制也会参与。”
权益类理财产品配置需求显著 合资理财公司走差异化道路
在固收产品遍地开花、偏稳健风格的理财市场,贝莱德首推权益理财产品,无疑引发关注。
祝国桥坦言,第一只产品就发权益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私行客户的需求,通过对建行私行客户的调研了解,发现他们对权益类产品的配置需求明显增加,但是现在理财产品缺乏权益类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没有被满足;
二是贝莱德有很强的全球投资能力,特别是在权益资产配置方面有优势;
三是监管机构的希望,监管对合资理财公司的期望是引进海外先进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流程,丰富理财公司的产品线,加大权益投资,对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有帮助。
关于贝莱德建信理财的团队建设,祝国桥透露,主要来源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贝莱德的、在全球和中国都有经验的投资人才,对贝莱德的资源也非常了解;
二是建行体系过来的投研人员,有资本市场部的、也有从建信理财过来的,他们了解本土市场和本土市场在建行渠道的应用;
三是社会招聘的各类优秀人才。
关于合资理财公司的发展前景,祝国桥表示:
一是监管鼓励和发展合资理财,希望合资理财带来一些国际先进经验,丰富市场上的理财产品;
二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投资人财富越来越多,理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实际上很多需求在现在还没有很好得到满足,对外资理财公司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贝莱德建信理财没有延续现在本土已经存在的一些理财产品策略,而是选择风险级别较高的策略,是希望能够为市场发展做出贡献,以后越来越多公司都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 王太翌:拥抱变革,构筑“自进化”的Fintech体系
金融电子化公众号 2021/9/13
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王太翌
宁银理财秉持“专业投研驱动,合规风控为本,科技创新为翼”的经营理念,积累了大批忠实的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致力于向投资者提供更好的、陪伴式的服务体验,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实现普惠金融。
理财子公司科技脱胎于传统银行IT体系,但由于业务模式不同,一支新的科技团队需重点关注资管行业纷繁多变的业务场景,要保持独立的技术能力和判断能力,建立具备高效正循环能力的IT团队及研发模式,打造适合资管业态、“自进化”的Fintech体系。
“4+1”统一的系统平台架构
1.“4+1”系统群模式。从理财客户触达及配套服务出发,再到投资组合构建及运作、投资组合管理,最后到产品估值核算,以及配套的理财反洗钱、信息披露及报送等,理财子公司大致可按照“产品销售、投资研究、风险合规、核算运营”4个子系统群以及1个数据中台的“4+1”系统群模式推进,贯穿理财产品的“募、投、管、退”全流程,打通整个系统链路,提升理财业务的专业化与平台化水平,打造先发优势。
2.合适的系统架构。尽管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但放眼整个资管行业,专业化的信息系统在公募基金、券商已有多年应用,理财子公司可以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打造适合自身的架构体系。
一是系统群建设考虑“两条腿”走路。在建设之初,从支持快速展业的角度,外购成熟系统无疑是最快选择,但同时需做好规划。特别是个性化需求丰富、体现核心竞争能力的系统板块,需要考虑公司制度、业务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力,系统最大化的与其形成匹配共进,逐步将外购系统转向自建或二次开发,以系统优势来沉淀业务优势,反哺并强化业务优势,实现系统与业务充分的自进化融合。
二是数据平台建设重视轻量化。大数据在理财业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科技团队可以依照“重平台、轻应用”、“重组件、轻运维”的建设理念进行系统设计。一方面,引入前沿的云计算和分布式架构,促进数据底层架构的技术革新;另一方面,引入支持新技术和模型算法的技术平台架构,支撑智能投研、用户精准画像、全自动流程等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
三是技术选型使用“决策树”思维。在功能需求设计方面,根据RTO等级、RPO等级制定系统开发、运维策略;根据双中心高可用架构评估容量和性能,并进行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设计的统一规划。在非功能需求设计方面,基于已有平台复用应用监控、配置分离热加载、网络流量评估、进程自启动等技术。
“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考链路
在打造理财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理财销售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是业务发展的必然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对系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从“面向系统”向“面向体验”进化,通过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考链路,分析不同客户、产品的功能需求,通过系统级别的灵活配置与快速升级,实现各类业务需求、业务场景的自进化。
1.贴近业务,实现产品研发快速创新。产品创新和系统交付能力是提高理财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首先,需要组建高效一流的团队,贴近业务需求,实时与业务沟通反馈,坚持便捷触及的人性化产品设计原则;
其次,跟随前沿金融科技,布局云计算、大数据及开放银行等技术应用,加强智能投研、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领域的创新和研究力度,前瞻性布局;
最后,完善系统的生态化布局,协调各部门打造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产品及服务。
2.贴近客户,实现客户需求精准响应。通过目标明确且行动快速的IT服务机制,强化产品服务创新,包括触达个性化服务及具体场景服务。为了实现上述方向,一方面,须要加速先进IT生产力在外部营销系统、内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不局限于传统的项目式研发;另一方面,须要将个性化服务创新模块化、组件化,有效利用渠道中台、营销中台的经营模式,实现一对多的场景快速覆盖。具体场景服务坚持自建与合作开发。
敏捷、高效的研发模式
理财产品纷繁多变,系统开发亦需快速跟进。依照“短、平、快”的敏捷开发思路,试炼研发模式创新、项目机制创新。以团队攻坚、经验总结,不断优化现有机制,实现研发模式的自进化。
1.小团队试点(start-small)模式。可以以一个试点项目作为开始,例如一个新产品形态或新类型资产的设立。该模式往往选择1~3个有关联性的产品团队、研发团队、测试团队,团队总人数控制在5~9人,协作快速且高质量完成项目,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推广至内部其他小微型项目。
2.规模化敏捷。当小团队试点积累一定成功经验后,进而从试点到大范围铺开,并逐渐完善。倘若进入全面敏捷阶段,则说明测试和迭代已逐渐成熟,新工作模式将在整个组织中推广,此时需要稳住步伐,重塑能力与模式,逐步提升整体IT能力。此模式需要科技内部形成较强的敏捷意识,必须在行动上支持敏捷转型,动员一切驱动转型成功的要素,包括流程、人员、权责、岗位、协作、管理等。
3.保持新常态。对于新组建团队,认识并理解敏捷变革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依据目前理财行业竞争态势,可以预见“全面敏捷”将是一项长期工程。为保持敏捷,团队需不断改进业务模式以确保能够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些改进通常很小,但会增强业务经营活力,同时配合每3~5年1次的IT战略评估。
多层次、多梯队的科技人才
理财子公司的科技人员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业务背景,另一方面系统爆发式增长带来了数据爆发,往往要求员工对大数据场景进行分析、加工,考验科技人员的复合能力。
1.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梯队。
2.组建科技数据团队。
3.改变传统僵化的员工培养方案。
04 新发数据
据Wind显示,本周共6家理财公司发行19只新理财产品,其中工银理财发行最多,有6只理财产品,其次是招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均发行4只理财产品,其余理财公司发行数均小于4只。具体情况如下:
从下图可以看出,上周发行的产品中委托期为1-3年的理财产品最多,有8只,其次是3年以上的理财产品有7只,6-12个月的理财产品有3只,其他的有1只。
05 行业数据
一、微信公众号数据概况
1.微信服务号
9.06-9.12期间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共发文30篇,总阅读数2.8w+.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分别是:交银理财微管家(1.8k)、光大理财(1.0k)、中信理财小暖象(0.8k)
与上周相比本周理财子服务号发文数上升,总阅读数保持持平。
以下是详细数据:
2.微信订阅号
9.06-9.12期间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共发文177篇,总阅读数16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分别是:交银理财(6.4k)、浦银理财(4.0k)、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1.2k)。
· 与上周相比,发文数呈现上升趋势。
以下是详细数据:
二、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订阅号和服务号一起统计)
从单篇阅读量来看,产品介绍依然是理财子公众号发布的主要内容,本周浦银理财理财上榜量较多,说明宣传效果较好。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