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动态

银行理财半年报专题

  • 理财市场上半年报告出炉,理财公司异军突起,存续规模和单只产品平均规模均位列市场第一 

搜狐·洞见财经 2021/8/17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半年报》从监管、业务、产品、市场、实体经济、投资者等方面全面总结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下半年该行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根据报告,上半年全国325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新发理财产品2.55万只,同比减少10054只,募集资金62.41万亿元,同比增长5.57%。而理财公司异军突起成为理财市场主力军。其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达到15.63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列市场第一。而上半年理财公司募集资金规模18.3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18倍,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29.40%,仅次于股份制银行,位列市场第二。

上半年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增长5.37%

8月13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半年报》对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五个特点。具体如下:

一、监管规则逐步完善,严监管强监管成为常态

2021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建立并完善兼顾资管业务规律与理财特色的监管制度体系,让严监管强监管成为常态,并采取四方面举措促进监管环境的持续优化。

其一是监管制度和规定的完善。

其二是夯实银行保险机构稳健合规经营根基。

其三是监管政策的引导。

其四是强化消费者保护。

二、业务转型进展显著,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202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转型取得显著进展。首先是理财产品净值化进程的有序推进。截至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0.39万亿元,占比79.03%,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1.75和23.90个百分点。同时,投资资产标准化程度也在持续提升。除此之外,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效果明显,存量资产处置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


而在产品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不断优化产品期限、运作模式等。其结构明显改善,体系也进一步丰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长期限产品发行力度稳步提升。二是开放式产品规模及占比不断上升。三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持续增加。


三、市场发展有序推进,理财公司异军突起

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新发理财产品。其中,理财公司20家、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1家、城商行118家、农村金融机构155家、外资银行15家。截至6月底,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20家理财公司存续有理财产品,其产品数量3.97万只,存续余额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


2021年上半年,共有2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和2家银行理财公司获批筹建,1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获批开业。截至6月底,理财公司已获批筹建2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家。


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积极探索绿色理财

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中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万亿元,实现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效对接。


五、投资者队伍继续壮大,投资收益保持稳定

截至2021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到6137.73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同比增长137.71%。


2021年上半年,在市场利率平缓下行、资管行业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保持稳健。


理财公司获两项市场第一

《半年报》称,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55万只,同比减少10054只;累计募集资金62.41万亿元,同比增长5.57%。

从机构类型来看,截至2021年6月底,大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产品3160只,存续规模3.92万亿元,同比下降46.69%,较年初下降34.34%;理财公司存续产品6402只,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倍,较年初增长50.07%,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38.80%。

从存续规模来看,理财公司已超越股份制银行成为市场第一大类机构类型,崛起成为理财市场主力军。而从增长趋势来看,202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月末存续规模同比增速平均保持在5%左右,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原文链接

  • 董希淼: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仍是百姓投资理财主要选择

新浪财经·21世纪报道 2021/8/14

董希淼(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从《半年报》看,2021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理财努力践行“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资管市场重要参与者和百姓投资理财的主要选择。

产品净值波动成常态,但银行理财总体仍然保持平稳

从《半年报》数据看,上半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六个主要特点。

一是规模稳步增长。

二是结构持续优化。

三是市场主体发展较快。

四是加大服务实体经济。

五是投资者快速增加。

六是监管不断完善。

迎接后资管新规时代的到来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的最后一年。目前,过渡期只剩下不到五个月时间。下一步,银行理财应努力推进业务转型,加快存量资产处置,用好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能力,并加强投资者教育。

第一,加快存量资产处置。

第二,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

第三,深化金融科技应用。

第四,加强投资者教育。

对理财公司而言,要充分用好牌照赋能和母行资源,加强与母行部门、分行及境内外子公司协同,加强与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公司等外部资管机构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的资管生态圈。条件成熟时,适当引入外资资管机构、国内互联网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借鉴先进经验,丰富销售渠道,优化公司治理。

原文链接

  • 银行理财半年报出炉,预计下半年将呈现五大趋势

金融界 2021/8/16

2021年8月13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以下简称《半年报》),报告从理财市场、产品、投资者、机构等方面分析了202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的经营环境、运行特点,并对下半年理财业务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转型加速、提质增效、收益稳健是上半年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词”,监管精准、产品创新、科技赋能为银行理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之际,预计下半年银行理财将呈现五大趋势:

第一,理财规模企稳回升,但增速放缓。

经历资管新规过渡期和适应期、理财新产品开发期,银行理财规模稳步回升,2020年末规模增速超过10%,银行正逐步走出资管新规“阵痛期”。由于资管新规延长至今年底到期,2021年银行加速调整理财业务,压降、整改不符合标准的理财产品,而新产品被市场接受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理财规模增速或有所下降,预计稳定在5%-6%左右。

第二,理财净值化转型提速,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保本产品和存量资产加快处置、同业理财规模持续压降、封闭式产品期限稳步上升、现金管理类产品规范发展均体现出理财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此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金融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将更倾向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以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银行理财转型分化加剧,各类银行调整业务布局。

当前理财业务转型已经转化为银行能力的比拼,不同银行间竞争加剧、分化明显。大型银行在规模、客户、资金、经验和牌照等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多元化的渠道资源、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智能化的金融科技是其理财转型的“利器”,转型进程较为领先。在此背景下,大型银行将发挥全面化、综合化优势,大力布局理财业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中小银行将回归业务本源,更加重视代销服务。

第四,理财子公司成为市场主力军,机遇与挑战并存。

截至目前,加上新获批的上银理财已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包括25家银行理财公司和4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21家在营机构产品存续规模超过10万亿元,占理财市场比例达38.80%,超越股份制银行成为全市场产品存续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理财子公司成为推动银行理财转型的关键抓手,助力银行丰富理财产品体系、拓宽营销渠道、增强投研行研能力、培养专业化的管理制度,进而在财富管理战略上占据竞争优势。

第五,理财监管转向精细化和差异化,更加注重灵活性、适应性、有效性。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尾声,配套监管细则将逐步落地,监管部门将对不同机构采取差异化的监管策略,对转型有困难的机构适当地给予灵活措施安排,并将监管重点转向养老、绿色、惠农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健全兼顾资管业务规律与理财特色的监管制度体系,确保监管精准适度、灵活有效。

原文链接

3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养老理财试点

新浪财经 2021/8/19

不具备养老属性的银行理财产品仍在规范中,与此同时,也有理财子公司获得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资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从多位理财子公司人士处获悉,已有少数理财公司获得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资格,其中包括2家国有大行和1家股份行的理财子公司,不过距离发行真正具备养老属性的理财产品,可能仍需等待一段时间。

去年10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曾表示,相关部门对于养老金融改革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就是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产品;另一方面是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等。“我们将选择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参与,探索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显示,上半年监管部门针对市场中名义上为养老理财,但不具备养老属性与特征的理财产品进行治理。

早在2009年,一家国有大行就发行过养老理财产品,随后部分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也相继发行了养老题材的理财产品,去年有较多的理财子公司也发行过养老理财产品。

一位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负责人总结称,目前养老理财产品投资存在几方面的不足:一是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缺乏吸引力;二是理财产品养老特征不突出;三是银行理财策略开发与产品管理能力待提升;四是养老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和比例等规则有待明确。

上述银行业理财报告显示,展望未来理财市场,银保监会将推动创新真正具有养老特征、按照养老金融规律运行的理财产品。

原文链接

防止银行理财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风险传递,专家认为:构建风险隔离机制至关重要

金融界 2021/8/17

近日,银保监会在2021年年中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建立理财公司与母公司的风险隔离机制”。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初衷之一是在资管业务上与母行实现风险隔离,风险隔离能否完全落地,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转型的关键。

“由于理财子公司承接母行存量业务相关经营职能,涉及大量的信息数据共享,潜在较大的法律风险、监管合规风险及声誉风险。因此,银行理财子公司与母行之间,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以防止相关风险发生,提升整体风险的控制水平。”普益标准研究员余可表示。

理财存量业务加速整改

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和完善,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业务按照监管导向有序整改,并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理财子公司产品线日益丰富,从目前已经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中可以看到,理财子公司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同时在监管引导下,积极探索权益市场。净值型产品发行力度大大增加,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持续压降,多层嵌套等拉长融资链条的行为明显减少。

在临近过渡期尾声,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存量业务的压降节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成为多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一大重要任务。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2020年7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资管新规过渡期调整政策后,银保监会按照“实事求是、一行一策、稳妥有序、奖惩分明”的原则,扎实推进理财业务存量整改。

对于个别银行存续的少量难处置的资产,叶燕斐表示,将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同时,银保监会将持续督促相关银行综合施策、积极整改,尽快全部清零,从根本上转变理财产品市场格局。

构建风险隔离机制至关重要

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和理财子公司发展整体上较为顺利,而在资管市场、财富管理市场大发展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普遍被看好。但与此同时,目前的转型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有业内人士表示,理财子公司还处在建立规章制度阶段,因此现阶段母行适度干预是合理的,但如果长期依赖于母行干预,理财子公司就丧失了成立的意义。

“理财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建立与母公司的风险隔离机制,通过与母公司之间的资金、业务、管理、人员、系统、营业场所等的隔离,实现整体的风险隔离,避免风险传染。”普益标准研究员杨超认为。

下半年继续推进净值化转型

在谈及理财子公司下半年的经营重点时,多位受访专家表示,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理财子公司下半年的经营重点依然是发行新产品承接母行存量产品、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及产品的合规推介。

原文链接

代销业务违规不断 银行理财销售内控监管持续升级

新浪财经·中国经营报 2021/8/16

随着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新规的实施推进,银行理财产品代销业务中投资人适当性管理及风险管控等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银行理财业务人士认为,近来银行已经在加快内控管理调整步伐,根据新规要求规范产品说明和风险提示书,此外银行对理财销售人员营销内容培训也在加强。

代销违规遭客户追偿

今年以来,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披露十余份银行代销理财业务诉讼判决文书。其中不少投资人因质疑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存在将高风险等级理财产品推荐给低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各种理由阻挠产品赎回、产品宣传的预期利率与实际利率不匹配等情况,向法院起诉银行并追偿。

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业务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购买产品的风险等级与投资人风险评估等级不匹配情况多是以前理财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以前这方面监管力度偏弱,很多银行操作及流程管控都不太规范;二是以往评级规则相对粗糙,净值化转型后,银行原来的风险承受能力评级规则与新产品罗辑不太相符。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家银行纷纷调整投资风险提示规则,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由原来五个基本细化为六个级别,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也更加细化。

代销规范监管趋严

银行理财代销业务内部管控在趋严。今年初以来理财销售压力上升,其中一些销售业务操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不过随着理财销售管理新规的出台,地方监管局加强了对银行业务的督查,银行内部自查管控力度也在增强。

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明确了理财产品代销机构的责任义务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行为,还明确了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财产品、虚假宣传夸大过往业绩等十八项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及其销售人员从事理财产品销售业务时的禁止行为。该新规已于6月27日起施行。

在新规驱动下,银行加强对代销理财产品投资人适当性管理的背后,是银行理财代销业务加速增长的大趋势。今年以来,越来越多银行加大同业理财产品代销布局。

代销产品发行数量在快速增加

联合智评统计数据显示,与2020年全年仅发行804只代销产品相比,2021年前5个月,可代销的理财产品增加了1350只,增速高达167.91%。联合智评认为,2021年理财代销业务将会全面铺开,而且代销的产品特征和市场格局都会有所变化。

据公开资料显示,7月以来已有十余家银行发布理财产品代销机构合作公告。

普益标准分析指出,已有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及民营银行客户端上出现越来越多线上代销的他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由于相比大型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在设立理财子公司以及发行理财产品方面都不具有绝对的优势,为了能够让理财端的产品更为全面,吸引更多客户,在未来会有更多中小银行选择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以此来作为一个能获得稳定收入的渠道。

原文链接

02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打败国有行理财子,招银理财规模跃居市场第一,代销、托管收入大幅增长

和讯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8/13

8月13日晚,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两家公司净利润增加均超20%。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在报告中指出,招银理财产品规模跃居市场第一。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新发理财产品,其中理财公司20家、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1家、城商行118家、农村金融机构155家、外资银行15家。截至6月底,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20家理财公司存续有理财产品,产品数量3.97万只,存续余额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理财市场发展有序推进。

产品规模超大行理财子跃居市场第一

根据半年报,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均为表外理财产品,不含结构性存款,余额为报告期末理财产品客户本金与净值型产品净值变动之和)2.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6%;总资产97.70亿元,净资产90.31亿元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51亿元,实现净利润 15.57亿元。

目前,由于大部分银行还未发行半年报,理财子公司的管理理财产品的数据还未披露。

代销、托管业务为银行贡献中收

除了管理规模的大跳跃外,招行也披露了资管行业关注的代销业务。随着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的施行,代销成为理财公司角逐的第二战场,理财子公司大力拓展代销渠道,这为银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带来机遇。

某理财子产品经理此前曾告诉记者,目前,机构不会单独披露在某家卖的数据,有可能是混在一起披露。现在代销是新的增长点,无论是母行还是理财子。理财子可以代销,虽然理财子基本没有自己的网点,但是未来可能会建设直销渠道。一旦建起来,理财子也是可以卖别人家的产品,后面一个思路就是变成一个财富管理的思路。

原文链接

03 大家之谈

暂无

04 新发数据

据Wind显示,本周共37家银行机构发行54只新理财产品,其中中银理财发行4只理财产品,信银理财和中国银行发行3只,其余银行机构发行数均小于3只。具体情况如下:


在这54只理财产品中,13日发行的数量最多,共发行28只,其次是12日,发行7只,10日和11日各发行5只,14日和15日各发行3只,9日则只发行2只。

从图中可以看出,委托期为3-6个月的理财产品最多,占30%,其次是1-3年和3年以上的各占24%,余下的不足24%。


05 行业数据

一、微信公众号数据概况

1.微信订阅号

8.09-8.15期间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共发文151篇,总阅读数20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分别是:交银理财(8.6k)、工银理财(3.0k)、浦银理财(4.1k)。

· 与上周相比,发文数呈现上升趋势。

以下是详细数据:


2.微信服务号

8.09-8.15期间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共发文28篇,总阅读数3.4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分别是:光大理财(2.0k)、中信理财小暖象(1.4k)、交银理财微管家(1.3k)

· 与上周相比本周理财子服务号发文数上升、总阅读数增加。

以下是详细数据:


二、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订阅号和服务号一起统计)


从单篇阅读量来看,产品介绍依然是理财子公众号发布的主要内容,本周浦银理财理财和交银理财上榜量较多,说明宣传效果较好。


银行理财子公司周报检索说明

银行理财子行业数据检索说明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