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动态

◆银行理财子大举”揽才”,首批应届生已被”预定一空”

券商中国 2021.05.24

在筹建期大规模招聘完成后,银行理财子公司通常会将招聘重点聚焦在补足自身短板上,一是权益类投研团队建设,二是在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必不可少的科技人才。

“今年主要补充后台的科技岗位人员。”一位理财子公司招聘人士表示,“但科技人才比较难招,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理解比较深的科技人才。”

另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透露,今年的招聘需求更加旺盛。他所在的理财子公司已经成立一年多,仍在持续招聘中。“公司员工现在是200人左右,这个人数不算多。”该人士指出,资管规模上百亿的公募基金,公司团队就有达到四五百人。如果对标头部公募基金,该人士所在的理财子公司至少还要再招三四百人。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中国基金协会(2020年末)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目前理财子公司团队规模的中位数在200人左右,资管规模均是上千亿级别,其中尤以招银理财人数较多且去年增长较快,从316人增长至472人,但对比基金管理规模超1.15万亿、员工人数达860多人的易方达基金来说,仍有较大差距。

银行理财子持续“招兵买马”

据统计,目前已有26家理财子公司筹建获批,其中20家已经开业,随着理财子公司队伍的不断扩容,人才需求也正在提高。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颇具规模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开业不久的杭银理财以及尚处于筹建阶段的民生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开展了大规模招聘,且主要面向社招。还有一些理财子公司开始储备应届生人才,入职后通常以轮岗方式进行培养。

“今年的招聘需求确实更旺盛了。”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在的理财子公司,对于权益类投资、国际类投资、研究类和金融科技岗位的招聘需求都很旺盛。他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去年招聘又受到疫情影响。他指出,从母行独立出来后,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管理模式从之前的资金池转变为单独账户管理的模式,需要大量的投资运营人员。

据了解,银行理财子公司刚独立出来,通常会面向社会大规模招募一批具有成熟经验的人才,从而建立起基本的人员架构,也在人事上和母行相对独立开。例如光大理财、建信理财均脱离母行总部,分别在青岛和深圳设立总部。

投研、科技岗位人才缺口仍大

据了解,由于理财子携带母行基因,擅长债权类产品投研,但缺乏权益类投研人才,发行权益类产品的能力存在先天不足。这一点从岗位招聘要求也可一窥一二。例如,同样是经理级别的岗位,光大理财和交银理财固定收益部分别要求基金经理具备8-9年或6年以上工作经验,而股票投资部的投资经理岗仅要求2年工作经验。

由于缺乏权益类投研能力,目前一些理财子公司在涉及以股票、基金为基础资产的权益类产品时,选择通过委外合作的方式展开。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年报披露数据统计,目前国有行、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基本在5000亿元以上。其中,招银理财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2.45万亿元,工银理财也宣布理财产品余额破万亿。对标头部公募基金,某理财子公司的目标是发展到600-1000人。按此测算,该公司至少还要再招300-400人,才能达到最低标准。

此外,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理财子公司来说,补充数字化转型趋势下需求最迫切的金融科技人才也是今年招聘的重点,其中工银理财近期还专门设立了金融科技招聘专场。

首批应届生已被“预定一空”

有高校金融科技学院负责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这类学生在招聘市场上已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抢手货”,不少机构在学生尚未毕业时就被提前“预定一空”。

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院长张凯向记者介绍,“随着第一届学生进入大三,即将在6、7月份步入实习就业市场,得到了一些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高度关注,部分金融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在来学校进行交流时,就表达出要提前‘锁定’这些学生的想法。基本上每个人都有3~4家公司的邀请”

张凯透露,如招商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国银行理财子公司、平安银行、微众银行等机构以及索信达等科技企业都明确表示,“希望这类金融科技专业学生来得越多越好。”

事实上,银行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渴求早已显露。记者梳理“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年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金融科技人才共计6.76万人,其中工行金融科技人员最多,达3.54万人,占全行总员工的8.1%。

原文链接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监督保险委员会 2021.05.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理财子公司办法》)等相关规定,银保监会制定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1年6月27日起施行。

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1月29日,银保监会就《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反馈意见来看,各方对《办法》总体支持。银保监会就各方反馈意见逐条予以认真研究,充分吸收科学合理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了《办法》。

《办法》是《理财子公司办法》的配套监管制度。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业务活动需要同时遵守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办法》和《办法》等制度规定。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销售业务活动,在遵守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同时,也应当参照执行《办法》。

《办法》共八章69条,分别为总则、理财产品销售机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财产品销售管理、销售人员管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办法》主动顺应理财产品销售中法律关系新变化,充分借鉴同类资管机构产品销售监管规定,并根据理财公司特点进行了适当调整。一是合理界定销售的概念,结合国内外实践,合理界定销售内涵,主要包括以一定形式宣传推介理财产品、提供理财产品投资建议,以及为投资者办理认(申)购和赎回。二是明确理财产品销售机构范围,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包括销售本公司发行理财产品的理财公司和代理销售机构。代理销售机构现阶段为其他理财公司和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厘清产品发行方和销售方责任,《办法》注重厘清理财公司(产品发行方)与代理销售机构(产品销售方)之间的责任,要求双方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共同承担理财产品的合规销售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义务。四是明确销售机构风险管控责任,明确理财产品销售机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责任,要求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对销售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管理。五是强化理财产品销售流程管理,对宣传销售文本、认赎安排、资金交付与管理、对账制度、持续信息服务等主要环节提出要求。六是全方位加强销售人员管理,从机构和员工两个层面分别提出管理要求。七是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要求建立健全投资者权益保护管理体系,持续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把合适的理财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八是要求信息全面登记,要求代理销售合作协议、销售结算资金的交易情况以及销售人员信息依规进行登记。

发布实施《办法》是银保监会落实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办法》等制度要求的具体举措,有利于规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业务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做好《办法》实施工作,并持续完善制度规则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
原文链接

◆银行理财子公司铺路权益资产投资 调研上市公司数量已超去年

财联社 2021.05.25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调研总次数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调研企业所处行业的范围也相对去年更为广泛,调研个股相对分散。5月份,基金和保险机构关注的热门上市公司银行理财子亦有涉猎,如安科生物、长春高科、广联达等。立高食品、海大集团、江阴银行、海信家电成为银行理财子较为关注的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调研上市公司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如同基金公司调研一样,理财子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同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运作状况,并为未来投资权益类资产做准备。

上市银行频被理财子调研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针对上市公司的调研较去年更为活跃。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已有12家理财子公司参与了上市公司调研,总调研次数达到220次,超过去年全年的145次。

在所有理财子公司中,招银理财最为活跃,今年以来调研次数已累计达到97次,共调研了79家上市公司;其次是兴银理财,调研次数达到32次。此外,汇华理财理财、中邮理财、华夏理财、宁银理财等调研次数均达到10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关注的上市公司行业更为广泛。5月份,江阴银行被招银理财、华夏理财调研,这是上市银行再次被列入理财子公司调研名录中。此前,光大理财曾在4月份调研了宁波银行。

有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当前相对热门、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都是理财子公司的调研目标,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上市公司的了解程度。而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是权益投研业务的常规工作之一,未来权益投研团队的研究范围将会涵盖各主要行业领域。

权益类资产布局仍在探索阶段

实际上,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的权益类产品数量并不多。根据中国理财网信息显示,目前存续的权益类理财品仅有10只,比4月底时仅多了1只。其中,光大理财发布了3只,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分别发布了2只。

光大银行发布此前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0》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末,理财子公司权益类资产占比仅为2.31%,超过八成的国有及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股票投资以委外合作为主,股票池暂未建仓的理财子公司数量占比超过七成。

有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权益类资产是理财子公司未来重要的发力点之一,银行理财子依托银行母行业务优势,预计未来在上市公司的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将比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更加深入。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理财子公司建立高度市场化的投研团队尚需时日,更有可能通过被动投资的方式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切入权益类投资,初期阶段指数类和FOF/MOM是合意之选。后续在加强与母行其他资管机构及外部机构的投研合作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投研能力,并将产品线继续拓展至主动权益、衍生品等更为复杂的领域。

原文链接

◆理财子大变革:投资、产品、渠道

腾讯网韩行长 2021.05.26

产品端

  • 产品VS账户

对于银行来讲,在财富管理这个业务中,最大的潜力来自于账户优势。2019年起,证监会已经先行一步,开始试点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目前拿到资格的有基金公司、有银行、有三方机构。去年底理财子公司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中也明确了,除了银行外,理财产品也可以由其他理财子公司代销,这和基金公司的投顾业务试点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未来也许能够看到,理财子公司申请基金销售牌照、基金公司申请理财销售牌照。

但分业监管的背景下,统一所有资管产品标准还将有漫长的路要走,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点是,目前只有银行拥有着几乎所有销售牌照,银行理财更是只有银行可以代销,所以财富管理最大的市场机会,眼前就在银行的账户上。

在这一点上,善于做用户体验的互联网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借鉴。所谓“固定收益”、“固收+”、“大类资产配置”,这些都是说给业内人听的,把这几个字说给亲戚听,绝大多数的人绝对是云里雾里。

去年的外滩大会上,蚂蚁介绍了虚拟智能理财AI机器人“支小宝”,它能够计算风险偏好、规划投资策略,甚至预测用户可能的提问,并且基于“人生三笔钱”:灵活取用的钱、人生保障的钱、投资增值的钱,根据每个用户的个体情况做智能推荐。银行在设计和销售产品时,需要更多地站在用户视角,而非填鸭式的教育。

  • 同质化却不标准化

银行理财同质化是个老大难问题。从过去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拼价格,到现在人人都想打造爆款但说不清楚爆点在哪里。然而尽管产品大同小异,命名方式、申赎规则、系统交互等基础逻辑却没有市场的统一标准。这个问题导致徒增了三个成本:

一是客户理解成本。如果给别人推荐基金,你可以直接给他一个简称,更直接地直接给代码就好。但银行理财的命名逻辑异常复杂,买过不同银行理财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更无法理解的是,很多哪怕是同一家银行的产品,也无法从名字上直接看出区别。理财产品统一的Z码,竟然高达13位,比手机号码还多2位,而且还存在同一Z码下有多份额的情况,客户的获得成本、理解成本非常非常高。未来交叉销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将愈发严重。

二是银行的展业成本。理财在银行间的互相代销已经势不可挡,但在机构间的实际对接中,由于接口标准、系统逻辑的不统一,银行和理财子都花费了大量本可避免的人力、物力。目前银行新接入一家理财子公司,系统对接少则一个月,多则三四个月甚至半年。

三是监管成本。资管新规的初衷之一是将所有资管产品纳入统一管理,但基础设施未统一的情况下,不管是从机构数据的被动报送还是市场行为的主动监控角度,监管部门都很难掌握理财产品的实际情况。

  • 错配问题

要解决非标资产期限长与客户投资周期短的矛盾,除了要慢慢培养客户的长期投资习惯外,在产品端也可以尝试更多办法,作为转型期的备份手段。市场上机构在逐步尝试的主要有两种办法:

一是结合银行信贷业务的独特优势,通过理财产品质押提供流动性在金融资产中,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都应该算作风险极低的种类,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可能有流动性需求的长期限产品,除了个别产品的个别特殊时点,应该还没有发生过兑付时破净的情况。质押功能算是法律关系比较清晰、实质风险较低的提供流动性的方法,主要难度在于:首先,涉及代销行的财富、信贷、风险等相关部门以及理财子公司,协同成本高;其次,质押毕竟是贷款行为,客户接受程度可能不高。对于本行产品,少数银行已经开始试点支持部分产品的质押功能。而对于外部产品,由于理财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对实质风险进行尽调和管理较难、系统对接难度高,目前尚未听说有银行真正开展。

二是理财转让功能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时代,不少银行都推出过理财转让服务,近年来理财收益逐步下行,加上有资金需求的人会加价转出,“二手理财”的价格优势使得各家行的理财交易市场都比较活跃。理财转让业务不会涉及行内过多部门,且客户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在操作层面看起来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步入净值化时代后,其实很少有机构推出类似业务。原因之一是部分银行过去曾接到过监管指导,要求下架该业务,但这一指示应该主要针对的是预期收益型产品,这种产品不符合资管新规的定价也导致了不合规的二级市场流转模式;其次是净值产品的定价和公允问题,有转让需求的一定是有较长封闭期的产品,这类产品大概率不会每日估值,各家机构不统一的标准也难以规范地进行转让登记;再就是该业务涉及买家、卖家、代销银行、管理人共四方,法律关系如何界定也是一大问题。未来如果要普及这项业务,最好能够通过一个中央场所进行集中登记。

至此也可以发现,其实很多问题都是一脉相承,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不解决,理财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

  • 不合理的费率

表为目前招商银行代销的理财子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

可以发现,与货币基金产品形态一模一样的现金管理产品,在费前收益远高于货币基金的情况下,合计收费却只有0.2%-0.3%左右,远低于货基也就是说赚了规模却不赚钱。这是理财“内卷”最直观的写照。套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比喻,坐在第一排的基金还没站起来,第二排的几家理财子先站起来了,导致后面的理财子不得不都站起来。

最近市场传言银行现金管理类新规即将下发,但新规解决不了费率内卷的问题,而且对新规下发时间,笔者也持保留意见。

渠道端

内部有母行支持,外部有银行光环,理财子能在市场竞争中迅速站稳脚跟的最大助力还是渠道。不管理财子公司面子上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行动起来其实都很诚实。未开放外部代销的,母行也不会开放,这是充分利用母行的销售支持,可参考部分国有大行;开放外部代销的,都是行内财富条线和理财子公司双向开放,这是利用银行的外部光环,有理财子公司牌照的部分国有行、全部股份制和城商行已经都在布局。

财富50人论坛报告中,说了一个问题叫做“投资业务融资化”,即管理人看似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实际上却是在为融资方提供服务。其实这个问题最严重的就是银行理财,传统银行资管的思维就是“以产定销”,我有什么样的资产供应,就发行什么样的产品,如果销售不理想,就可以归咎于客户教育还不到位。这和前文提到的产品同质化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问题,“以产定销”带来的结果一定是拼价格,兜兜转转又走回了原路。

在这方面,基金公司又提供了不一样的案例。尽管投研能力理论上更强,但公募实际发起产品来还是更偏销售导向:市场追捧什么热点,我就发什么产品;市场追捧哪个基金经理,我就全力塑造他的人设。当然,销售导向不是万能的,例如近一年来不少追热点发行的行业ETF净值长期在水面以下,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客户的信任度是一个很大考验。但是银行理财需要在“以产定销”和“以销定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理财的渠道方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围绕客户、围绕账户找到新规后理财产品的准确定位。理财如果有爆款,那一定是解决了客户的某个痛点,而不是绝对收益有多高。

另外还要一提的是,银行理财的代销资格还未放开给银行以外的机构,这是监管给银行从资产管理思维到财富管理思维转变的一个过渡期。业内都关注到了基金业协会最近开始发布的公募基金保有量排名,其实第一名的招商银行不只是基金规模全市场第一,其代销外部理财产品也已经有两千亿的规模,同样是市场第一,基本已经相当于一家小型理财子公司的体量。如果传统银行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转变的急迫性,未来一旦放开券商、互联网等机构的销售资格,银行将面临余额宝之后的又一轮围剿。

回首三年前,最怕理财子公司抢饭碗的是基金公司。然而通过在同业机构间分工合作,通过新媒体在个人客户、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认知度迅速提高,基金公司反而成为过得最滋润的资管机构之一。风光只是表面,背后反映的是其二十几年以来逐渐形成的专业的监管、成熟的市场、健全的机制。银行理财的“破卷之路”还很漫长。

原文链接

◆跨境理财通试点在即,银行摩拳擦掌备战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05.26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交行“跨境理财通”业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此外,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外资行也在该业务方面“摩拳擦掌”。业内人士表示,跨境理财通正式落地后,有助于内地银行拓展财富管理业务,“北向通”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将进一步推动内地银行理财子业务发展。

多家银行稳步推进准备工作

据悉,目前交行国际化布局在内地银行业中居于前列,已在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3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此次推出跨境理财通的粤港澳大湾区,交行均有分支机构,网点覆盖和客户服务能力具备了良好的开办基础。

在财富管理上,除银行业务外,交行目前还拥有理财、基金、信托、金融租赁、保险、境外证券等“非银金融牌照”。交行相关负责人称,全牌照可为个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服务,具备较强的产品筛选专业能力,将为客户提供丰富、优质的跨境理财通投资产品。

除交行外,工行、招行、恒生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外资行均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做好准备。

有助于银行拓展财富管理业务

“跨境理财通”业务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投资者通过区内银行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或理财产品,并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总额度暂定为1500亿元。同时,“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对单个投资者实行额度管理,投资额度为100万元。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跨境理财通试点有助于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由于我国内地疫情恢复走在世界前列,经济向好,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试点有望为内地股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从银行角度出发,长期适度的竞争有利于激发银行理财市场的活力、提高银行的财富管理能力。

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表示,跨境理财通将利好内地银行的业务发展,首批进行合作试点的内地代销银行估计以国有大行及大湾区理财实力较强的股份行为主,这些银行将优先受益。同时,“北向通”投资者对于理财的风险偏好相对内地投资者整体更高,更追求收益,因此投资偏好的不同将促进内地银行理财子业务发展,特别是将提升有关方面对于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投研能力。

原文链接

◆银行理财子公司首次直接投资S基金,银行出资私募股权市场有望破冰

中国基金网 2021.05.24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作为新生力量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能否投资私募股权市场、如何投资都成为创投圈关注的焦点。

近日,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工商信息发生多项变更。投资人中,新增信银理财(出资5000万人民币)、上海国泰君安创新股权投资母基金中心(出资10000万人民币)等。值得注意的是,信银理财的出资,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首次对S股权基金进行直接投资。

“期限错配” 仍是最大阻碍

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步进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通常以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以及发行私募理财产品的形式进行投资,但是鲜少直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

FOF Weekly合伙人周瑞智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大多在1个月至1年之间,2年较少,5年以上的期限基本没有,而私募股权基金一般都在5年以上。以前,为了解决错配问题,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的滚动发行来实现“以短配长”,但资管新规出台之后,这种滚动发行被列入禁止性业务。此后,“期限错配”成为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难以逾越的障碍。

这次投资S基金是否意味着跨越了“期限错配”的障碍呢?周瑞智表示,并没有。S基金的期限一般在3年左右,仍然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能接受的期限之内。

最重要的是,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是国家大基金旗下聚焦装备材料领域的子基金。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化的S基金也可以获得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青睐。

市场人士认为,不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金对于需要长线资金的创投机构来说,无疑是“望梅止渴”。

原文链接

02 重点银行理财子公司跟踪

◆工行理财子牵手高盛筹建合资理财公司

界面新闻 2021.05.25

5月25日,工商银行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收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工银理财获准与高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合伙合作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高盛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证券和投资管理公司,向全世界包括公司、金融机构、政府和高净价值个人等广泛、坚实的客户群提供一系列服务。

合资理财公司将由工银理财与高盛资产管理共同出资设立,工银理财和高盛资产管理出资比例将分别为49%和51%。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落地速度也逐渐加快。值得注意的是,从已获批的合资理财公司外资股东背景来看,几家银行均选择了“牵手”合作已久的老伙伴。

2019年12月,汇华理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获得中国银保监会筹建批复,于2020年9月30日在上海揭牌开业。其中,东方汇理资管出资55%,中银理财出资45%。

第二家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8月获批筹建并于近期获批开业。其中,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出资比例为50.1%,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40%,淡马锡出资比例为9.9%。今年2月份,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筹建获批,这是第3家筹建获批的合资理财公司。其中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交银理财持股49%。

高盛与工商银行的合作关系要追溯至2003年。2006年,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员工培训等众多领域内开展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前三家已获批的合资理财公司均“落户”上海。5月25日,上海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的目标,即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打造成为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原文链接

◆华夏理财:下半年债券配置价值提升权益资产处于长期配置价值区间

财联社 2021.05.25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快速发展,其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华夏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未来将如何发展,为此财联社近日专访了华夏理财相关部门负责人

银行理财将坚持标准化债券投资的传统优势,突出另类投资的特色优势,提升权益投资的差异化优势,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大资管时代为客户贡献稳定可靠的综合永续收益。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另类资产分别是银行理财的传统优势领域和特色优势领域,是贡献理财收益的主力军。权益类资产作为配置的有益补充,银行理财将有意识地增强权益类资产的研究和投资能力,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优势,是贡献理财收益的生力军。

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

华夏理财认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是《资管新规》出台后的大趋势,目前华夏银行理财产品整体净值化率已经超过70%,净值化转型对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收益水平也是投研能力的体现。

在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方面,华夏理财首先选择和优秀的外部机构合作,做优质投研资源的有效整合方;然后是形成有自己定位和特色的投研体系,聚焦理财产品投资服务。

其次是通过金融科技提升理财系统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全方位赋能高素质运营团队,系统性地解决产品数量较多、产品申赎频繁、产品类型多样、客户响应及时等一系列高标准运营要求。

上述负责人介绍称,产品净值化后,估值和收益水平随着底层资产价格表现而波动,因此华夏理财正在加强投资端、产品端人员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和互动,通过提升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以获取客户的理解和接受。

注重投研能力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华夏理财表示,在投资研究能力建设方面,一方面将组建专门的投研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投资研究能力建设,另外也会选择和优秀的外部机构合作,做全市场优质投研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逐步形成有自己定位和特色的投研体系,聚焦理财产品高质量投资服务。

在营销建设方面,华夏理财将充分依托母行庞大的营销网络,做好华夏理财的基本盘;其次是针对性加强产品创新研发,深度挖掘客户的需求,做大华夏理财的基本盘;最后是以优质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渠道,有效扩大华夏理财的管理规模和市场影响。

原文链接

04 行业数据

一、微信公众号数据概况

1.微信订阅号

5.17-5.23期间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共发文152篇,总阅读数15.8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分别是:浦银行理财(3.3k)、平安理财(3.2k)、交银行理财(2.2k)。
  • 本周发篇数和阅读量都有所上升。

以下是详细数据:


2.微信服务号

5.17-5.23期间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共发文26篇,总阅读数2.0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子公众号分别是:交银理财微管家(1.5k)、中信理财小暖象(0.9k)、光大理财(0.6k)。
  • 与上周相比本周理财子服务号发文篇数和阅读量都有所上升。

以下是详细数据:


二、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订阅号和服务号一起统计)

从单篇阅读量来看,产品介绍依然是理财子公众号发布的主要内容。

特色文章

  • 平安理财
  • 产品推荐 | 快来一起漫游博物世界!

文章采用了较为“新颖”的横屏图文画,文末开展了留言互动活动,引入大量流量。


三、精彩活动盘点


本周中信理财小暖象的推文推出答题有奖活动,通过服务号的后台,发送“答题”即可参加活动,活动的奖品为微信红包。


银行理财子公司周报检索说明

银行理财子行业数据检索说明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image.png

道乐科技
互联网财富管理运营服务商

商务合作:周经理 188-2624-1835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