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动态

◆年初理财收益维持稳定,节假日效应下理财产品发行量不升反降

金融界网 2021.2.8

价格指数

本月,西南地区整体银行理财收益与上期持平为3.52%。其中,重庆、贵州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分别上期环比下滑1BP至3.59%、下滑5BP至3.55%,而四川、云南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分别与上期持平。

从价格指数表现来看,西南地区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21点至84.18点。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30点至89.62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07点至76.03点。

发行指数

本月,西南地区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滑14.76点至69.18点。从各类产品数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环比下滑3.47个百分点至49.21%;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升4.21个百分点至25.50%;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下滑0.73个百分点至25.30%。

从各省市发行量来看,重庆市发行量为2634款,环比下滑566款;贵州省发行量为1976款,环比下滑500款;四川省发行量为2817款,环比下滑566款;云南省发行量为2149款,环比下滑478款。

净值转型程度指数

本月,西南地区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2387款,环比下滑298款。分省份来看,重庆市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9668款,环比下滑219款;贵州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8367款,环比下滑68款;四川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1479款,环比下滑241款;云南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8726款,环比下滑282款。

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西南地区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8.99点,环比下滑1.51点,同比上升8.04点。其中,重庆市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5.07点,环比下滑1.50点;贵州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0.40点,环比下滑7.18点;四川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8.58点,环比下滑1.60点;云南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6.14点,环比下滑3.52点。

净值产品业绩基准指数

本月,西南地区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指数环比上升14.05点至96.15点。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为5.45%,环比上升79BP;固定收益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4.67%,环比上升46BP;混合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8.58%,环比上升214BP;现金管理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2.92%,环比上升7BP。

2021年2月指数变动趋势

1.西南地区银行理财收益保持稳定,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下滑2BP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对各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西南地区银行理财收益与上期持平为3.52%,天府银行收益下滑5BP至3.58%

西南地区银行理财收益与上期持平为3.52%,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21点至84.18点。

在1月上旬,50亿元“地量”逆回购时隔四年重现,后又缩减至2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呈现“高频少量”特征。1月15日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打破了连续超额续做态势,5个月来首次对当月到期的MLF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缩量续做。随着央行开展“高频少量”的公开市场操作和缴税高峰逐步到来,资金面开始收敛,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变化。截至1月29日,本周央行共进行3840亿元逆回购操作,同期有614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2405亿元TMLF到期,因此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回笼4705亿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结束了此前的“地量”操作,规模逐渐放量,但资金面维持净回笼的状态。叠加春节前一段时间流动性需求上升,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但并未出现“恐慌”上升,显示市场整体还是处于紧平衡格局,月底和春节临近,央行节前将呵护资金面,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明显缓解,导致理财收益与上月持平,理财价格指数小幅下滑。

总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抗跌性较强,收益水平较稳定,投资者可参考收益情况选择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封闭式产品的价格指数下跌,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走势相对稳定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针对主流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分别分析其价格指数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从收益水平来看,本月西南地区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滑2BP至3.74%,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上期持平为3.18%。

从价格指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30点至89.62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07点至76.03点。

两类价格指数下滑幅度不一,其中封闭式产品的价格指数下跌幅度相对较大。

6个月以上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滑4BP至3.86%

本月西南地区6个月以上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滑4BP至3.86%;相应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90点至92.37点。

从历史数据来看,西南地区理财产品收益下滑总趋势没有改变,距2018年2月高点已有128BP利差。

2.西南四省理财收益变化不一,重庆、贵州均有所下滑

本月,重庆、贵州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分别上期环比下滑1BP至3.59%、下滑5BP至3.55%,而四川、云南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分别与上期持平。

机构预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1月因在春节前的消费旺季,食品价格环比仍将上行,但高基数效应将使得CPI再度转为负值,可能在二季度走高后再次回落,预计2021年全年通胀温和,平均1%左右。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的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均远高于CPI同比增速,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投资西南地区银行理财产品仍能获得较大的实际收益。

3.西南地区银行理财发行量下滑,净值产品申购占比下降

银行理财发行指数反映了产品发行量的增减情况,可根据整体发行量表现及各类产品发行量(申购量)占比,对各地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变化进行分析。

西南地区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滑14.76点至69.18点

本月,西南地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3024款,环比下滑645款;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为7035款,环比下滑1785款。

从发行指数来看,西南地区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滑14.76点至69.18点,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下滑幅度为15.89点,略高于西南地区。

总体来看,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相比上一个月,1月西南地区和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指数及发行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西南地区开放式与净值型产品申购占比下降

从各类产品的发行量(申购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环比下滑3.47个百分点至49.21%;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升4.21个百分点至25.50%;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出现小幅下降,环比下滑0.73个百分点至25.30%。

从各类产品占比走势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最高,占比接近总量的二分之一,占据主导地位;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结束两个月下滑,有一定的回升;净值型产品数量震荡走势,本期产品数量占比小幅下调。

西南地区四省市银行理财发行量均下滑

本月,重庆、贵州、四川、云南四个地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均有所下降,重庆市和四川省发行量跌幅最多,都是566款。

其中重庆市发行量为2634款,环比下滑566款;贵州省发行量为1976款,环比下滑500款;四川省发行量为2817款,环比下滑566款;云南省发行量为2149款,环比下滑478款。从各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 来看,本月重庆市发行量占比为87.10%,环比下滑0.12个百分点;贵州省发行量占比为65.34%,环比下滑2.14个百分点;四川省发行量占比为93.15%,环比上升0.95个百分点;云南省发行量占比为71.06%,环比下滑0.54个百分点。

西南地区各类银行发行量均下降,全国性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上升

本月,西南地区全国性银行理财发行量为2346款,环比下滑446款;城商行发行量为561款,环比下滑178款;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为117款,环比下滑21款。从各类型银行理财发行量占比来看,西南地区全国性银行发行量占比为77.58%,环比上升1.48个百分点;城商行发行量占比为18.55%,环比下滑1.59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为3.87%,环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本月,西南地区各类银行产品发行量均有所下滑,全国性银行产品发行占比上升明显,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小幅上升。

4.西南地区银行净值转型速度较上月放缓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指数反映了各地区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减情况。可从分省份和分银行类型两个角度出发,对银行理财净值产品存续量变化进行分析。

西南地区净值转型程度指数环比下滑1.51点至28.99点

本月,西南地区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2387款,环比下滑298款。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表现来看,本月,西南地区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8.99点,环比下滑1.51点,较去年同期上升8.03点。

西南地区净值产品数量有一定程度下滑,转型程度指数小幅下降。春节前的节前效应影响下,1月银行理财发行量也受到辐射影响。当下,市场理财子公司设立热情进入转型中间时期,这导致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进展进入震荡上升阶段,预计后续产品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将继续在这个阶段震荡前行。

西南四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均有所下滑,贵州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跌幅领先

本月,重庆市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9668款,环比下滑219款;贵州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8367款,环比下滑68款;四川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1479款,环比下滑241款;云南省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8726款,环比下滑282款。

四川省净值产品存续水平依然明显领先;其次是重庆市,其净值型产品存续数量位列第二;贵州省净值型产品存续数量最低,但其环比减少数量最少。

从各省银行理财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重庆市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5.07点,环比下滑1.50点,同比上升6.20点;贵州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0.40点,环比下滑7.18点,同比上升13.48点;四川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8.58点,环比下滑1.60点,同比上升7.36点;云南省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6.14点,环比下滑3.52点,同比上升8.17点。

各类型银行净值转型持续推进,全国性银行转型进度继续落后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

本月,西南地区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9349款,环比下滑398款;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592款,环比上升89款;农村金融机构净值产品存续量为446款,环比上升11款。

从各类型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西南地区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5.97点,环比下滑2.17点,同比上升4.91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43.52点,环比上升2.82点,同比上升23.44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56.82点,环比上升2.92点,同比上升31.74点。

整体来看,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均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本月,西南地区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净值型产品存续数量继续保持上涨趋势,全国性银行净值型产品存续数量下降,导致净值转型程度指数随之下行。

5.西南地区净值型理财产品业绩基准走势及分析

2021年1月,西南地区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指数环比上升14.05点至96.15点。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为5.45%,环比上升79BP,较基期(2018年5月)下滑22BP;固定收益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4.67%,环比上升46BP,较基期下滑44BP; 混合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8.58%,环比上升214BP;现金管理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为2.92%,环比上升7BP,较基期下滑87BP。

本月西南地区净值型产品综合业绩基准指数、混合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固定收益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指数和现金管理类净值型产品业绩基准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伴随2021年的到来,资管新规过渡期也开始进入一年“倒计时”,银行净值化转型进入冲刺阶段,1月净值型理财产品综合业绩基准走势平稳向上。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单纯依靠固收类投资无法获得持续且有竞争力的收益,也难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群的需求,做好信用下沉、丰富产品体系成为打造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抓手,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是必然趋势。除了挖掘回撤小,风险可控的理财产品之外,投研能力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能力也是净值型理财产品业绩基准的有力支撑,预计短期产品收益会在震荡中上升,推动银行净值化转型进程。

6.理财子公司持续扩容,20家理财子公司已开业

截至当前,已经有2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获批开业的有20家,包括6家国有银行、6家股份行、6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及1家合资机构。

面临行业整顿、监管重压,理财子公司成长的步伐并不轻松。2020年,债市震荡,理财子公司经历了产品净值波动的考验;部分理财子公司开始试水权益投资,发行了对标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多家理财子公司发行了跨境产品进行境外资产配置;临近年末,理财子公司销售办法重磅出炉,备受期待的互联网代销渠道并未被监管允许。

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大限将至,银行净值化步履加快,理财子公司将真正即将“独自”面临与公募基金、保险、券商等资管机构同台竞争。如何加快投研团队建设,培育以资产管理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多维度的销售渠道体系,打造满足客户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的特色产品,面对净值化转型中的种种挑战,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旧任重道远。

原文链接

◆复盘与展望:7家银行理财子交卷

和讯股票 2021.2.14

要完成理财产品管理人变更,要把数据迁徙移行,要搭建跟母行风险偏好相符但更贴自身的全流程风控机制,要一边做存量转型一边发真净值……与此同时,忙于“打基建”的理财子们,去年绝对不轻松,尤其是一些真正“洁净起步”、脱离母行人财物的理财子,在打好上述硬仗的同时还要保证母行传统优势战场(固收)不丢。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市场不断强调对理财子“加强权益类配置”的预期,但整整一年过后理财子还是以固收为主,也只能以固收为主,权益和混合和辅的原因—— 刚独立起步真没那么多精力去大推含权产品,投研能力和一些软硬件设施不允许。

银行理财去年大面上的数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已有十分清晰具体的阐述。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到25.86万亿元,同比增速由19年的6.15%上行至6.9%。已开业的20家理财子公司占25.79%的市场份额,管理规模6.67万亿。

周观新金融在此汇总了6家银行理财最新出炉的运营数据,从个案层面来观察脱离母体后,理财子个体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建信理财:

我国首家开业的理财子公司。

截至2020年末,建信理财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619只,资产管理规模近7000亿元,自主发行占比高。建信理财的货架以固收为主、混合及权益为辅,涵盖16大产品体系。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脱离母行所在地的大行理财子,建信理财选择扎根大湾区,自然身上便承载厚重的大湾区色彩,这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项目建设。

二是积极构建挂靠大湾区发展的投资策略。

建信理财也推崇科技赋能。就像建行将 “金融科技” 纳入三大战略一样,建信理财身上还有一个难得的标签 ——它是国内较早选择研发独立科技系统的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不仅在物理距离上远离母行本埠,还从一开始便下定决心与母行实现系统隔离。

在践行专业投资层面,建信理财重点打造大类资产配置、委外机构管理、非标资产获取、标准资产错位竞争、生态圈搭建、场景化设计、跨界和成长八大能力,组建了债券池和股票池,与30多家外部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审议通过了涵盖不同产品类型的20多个投资子策略。

兴银理财:

新规净值型产品已过万亿,含权产品突出。

截至2020年12月末,兴业银行及兴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超过1.4万亿元,其中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型产品余额超过1万亿元,占比超过70%。

含权类产品如火如荼,是兴银理财的一个特点。截至12月末,兴银理财管理的含权益类产品规模已经超过了1800亿元,占其总管理规模的12.86%。

正如处在大湾区的建信理财发行了大湾区指数产品一样,每个理财子产品都承载着其所处区域的资源禀赋烙印。

平安理财:

节前出炉的平安银行年报已经披露了平安理财子几组重要的经营数据:

2020年末,平安理财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6481.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平安银行一边发行新净值型产品,一边推进存量保本理财产品及老产品压降工作:非保本理财中,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4635.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2%,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由上年末43.6%提升至71.5%;同时,老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减少44.6%。

总之,平安理财新产品上升的比例和老产品压降的水平,都居股份行前列。

平安理财的产品主要包含固收+、混合类、结构化等,尤其还推出了FOF/MOM策略产品,对于起步尚不足一年的理财子来说,实属货架齐全。平安理财去年全年发行符合新规的新产品161只,理财销售额达4.4万亿元。

作为一级子公司,平安理财也和平安银行一样承袭了集团极其重视“科技赋能”的传统,和特别会提科技规划概念的能力。平安理财内部将科技系统设计思路总结为“松耦合、轻量化、开放式、自主可控、持续迭代”,并引入集团债券智能投研平台(KYZ)。目前,平安理财已实现产品端流程与估值线上化、投资交易对接自动化,同时,开始建立能支持经营决策、监管报送、风险管理、投研分析等需求的大数据平台与数据治理机制。

可圈可点的是平安理财的获客能力。借力银行场景,平安理财客户数快速增长,从年初的123万户增至168万户,增速达36.6%。 

光大理财:

权益类布局敢为人先,产品募资能力强。

2020年双十一期间,光大理财推出“阳光橙增盈绝对收益”,一天半销量即超200亿元,绝对的爆款。该产品采用多资产、低回撤的投资策略,目前折合年化收益率已超过6.3%。然后,今年1月28日,光大理财推出权益配置比例中枢更高的“阳光橙增盈稳健1号”,投资期限更灵活、投资范围更广、投资策略更加多元、费率更加优惠。这款产品因为控制布放节奏与规模的关系,不到四天募了190亿元。

除了产品一发就售罄,光大理财还有一个被市场熟知的点——积极发行含权产品,而其还首发行直投股票的公募产品。去年5月,在业内发行首款直投股票的公募权益类产品“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此后还发行了300红利增强、ESG行业精选等权益类产品,其中阳光红ESG行业精选成立3个月以来净值涨幅高达15.27%。

光大理财把 “品牌鲜明、客户认同、市场领先”作为本公司的展业标准,而事实上,它的“七彩阳光”净值型理财产品体系,分别以“红橙金碧青蓝紫”指代股票类、混合策略类、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类、另类资产、私募股权类、结构化投融资类等七类资产,也确实是理财子在市场上打造鲜明品牌的一个有益探索。此外,光大理财还在市场上较早发行了薪资管理、儿童成长、卫生安全、ESG等主题的特色理财。

徽银理财:

坚持深耕当地经济,省内非标占比过半。

作为省属金融企业全资子公司,徽银理财自成立就明确了公司“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满足区域内客户资金融通、资产管理和投资理财需求”的定位和导向。总结起来,就是以理财资金对接安徽当地区域经济和长三角一体化。 

在这个导向下,徽银理财与安徽当地各级政府签署了重大项目投资意向协议,共同搭建项目对接平台,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为了打造特色化城商行理财子的发展曲线,徽银理财还与中科大、科创企业等机构搭建产融研合作平台,围绕“芯屏器合”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合作联盟。徽银理财内部数据显示,其非标类资产投向安徽省内占比超过56%。

截至2021年1月末,徽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达1700亿元。其面向安徽省内客户发行理财产品占比超过90%,完美体现了“立足安徽,服务安徽”。 

杭银理财:

保本理财清零,净值化比例超80%。

截至2020年12月末,杭州银行存续的各类理财产品规模超2600亿元(含杭银理财),保本理财余额为零,同业理财余额为零,管理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超80%。杭银理财发布了三潭映月指数,并顺利发行挂钩股票指数的收益凭证理财产品。 

信银理财:

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老比例7:3

继去年7月10日开业后,信银理财仅用时40天即成功推出首支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新产品“固盈象添利宝半年开1号”。截至2020年末,信银理财管理规模1.2万亿,新产品与老产品的比例由2019年初的1:9变为2020年末的7:3 。

信银理财目前借助集团全牌照优势,已与中信信托、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夏基金等十余家集团内金融子公司开展投资研究、资产推介、资金融通等领域合作。

综上,从七个个案的共性可以看出:加快产品体系建设,丰富产品谱系,推动存量转型,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是理财子全行业都在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哪一家的基础更夯实,更能做到产品种类的创新是最好的,比如发行养老理财、ESG理财等。

资产配置方面,各家都是加大标准化资产的投资力度,在符合新规导向和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的资产上持续提升标准化资产配置比例。

而至于市场上大热的“权益”,银行理财是万万不可能一蹴而就打破刚兑的,都是先求“稳”。一般都是先加大债券库、股票池的建设和管理,再通过与头部券商机构合作的方式,实现投研资源整合。  

原文链接

◆95后“逃离”银行理财?他们是这么“花”年终奖的

国际金融报 2021.2.10

春节脚步临近,按照往年的惯例,银行在节假日前夕往往会推出一波特供理财产品。

然而,《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沪上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银行方面今年却不似以往“热情”,“节日专属理财”产品难见踪影,与之相对应的是投资者理财方式的改变。

春节特供理财产品稀少

据融360数据院分析师殷燕敏介绍,以往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会在节日期间打出节日理财产品的营销牌,预期收益率较同类产品略高一点,限量发行吸引投资者。

而记者近几日在线下实地走访时发现,今年春节档特供理财产品没有预期中的“热闹”。

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介绍,“我们推出的新春特别款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在2.5%至7.5%之间,现在是新春特供额度,截至2月18日就封闭了。”

为何节日特供产品“哑火”,殷燕敏分析,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转型,传统的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逐年下降,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占比大幅上升,该类产品收益是以底层投资标的的资产价值确定其净值,收益的展示形式也是净值增长率,因此节日型高收益产品这种营销策略也就不太适合当前的市场形势。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银行理财特供产品“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利率水平处于下行趋势中,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受到压制,吸引力较小,特供产品也不会将利率提高很多。其次,在资管新规和净值化转型的推动下,银行理财业务主战场转向旗下理财子公司的净值化产品。“随着居民资产配置习惯的养成,理财不再是大部分人群唯一或主要的投资方式,银行正通过理财子公司来顺应这一趋势,发挥理财子公司投资范围大、投研能力相对强的优势,来吸引投资者”。

从近期产品的收益率来看,固收型的产品表现更优秀。

基金理财成年终奖投资首选

腾讯理财通联合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工资、年终奖、投资理财收益已成为国人三大收入来源。

交银理财子公司推出“保卫年终奖计划”,建议可以一部分流动现金做15天以内的短期理财,剩下的钱分为长期投资和待使用两部分。

工行则推出“年终奖来工行”的活动,表示年终奖是我国家庭三大收入来源之一,投资理财已成为国民新宠。

不过,相比起利率在4%左右的理财产品,《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年轻一代的投资者会更倾向于股票、基金或保险类产品,而银行理财已成保守派的避风港。

上述调研报告则显示,在年终奖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上,去年表现抢眼的“基金”成为首选。

陶金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开展家庭资产配置,将资金根据用途和性质等进行区分,分别投资不同收益和风险的不同资产,包括现金、保险、理财、基金、股票。

根据日前发布的年终奖调研报告,大部分95后在理财时最爱买基金。在新基民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90后。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一些保守型的年轻投资者仍然是不错的避风港。

小花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预计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将稳中向好。“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包括资本市场制度及银行业机构相关管理制度;二是政策引导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原文链接

◆理财净值加速 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打产品

经济参考报 2021.2.18

伴随2021年的到来,资管新规过渡期也开始进入一年“倒计时”。对于拥有庞大规模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资管新规延期至2021年为银行争取到了“喘息之机”。在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净值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契合稳健理财需求的“固收+”产品关注度有所走高,并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打产品。

展望2021年银行理财市场,专家认为,净值化转型进入冲刺阶段,现金管理类产品等业务整改压力值得关注,加码权益类配置则成为银行比拼投研实力的“新战场”。值得注意的是,除培养投研能力外,在近期互联网平台受到监管限制后,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也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2021年需要应对的重要任务。

净值型产品发行量提升

对多家银行调研了解到,2020年以来,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正在加速退出,多数银行相关产品到期后不再滚动续发,少数银行甚至直接开启未到期理财产品“强退”模式,越来越多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已宣告彻底清零。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保本理财清零。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保本理财产品占比仅为5.7%,较2020年初减少11个百分点。

伴随保本理财产品加速退出,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占比不断提升。据普益标准统计,2020年共有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3852款理财产品(包含母行迁移产品),均为净值型产品。

记者从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获悉,各家机构正按照“一行一策”原则,积极制定存量化解方案和时间表。整体来看,多数银行可在监管要求过渡期内完成存量产品处置。

除投研能力建设,拓展销售渠道被视为银行理财2021年需要应对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近期互联网平台这一高效渠道受限后。

记者发现,2020年以来,交银理财、招银理财、中银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子公司都开始代销其他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此外,近期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的直销银行相继获批,这或许也表明了监管对银行数字化转型持支持态度,有望使得上述银行提升其线上化经营能力,从而填补互联网平台代销的市场空缺。

“固收+”产品关注度走高

自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契合稳健理财需求的“固收+”产品关注度有所走高,并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打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主打股债策略的“固收+”产品整体发行量已超3000亿元。而2019年全年,该类产品发行数量为70只,募集总规模为690亿元。

所谓“固收+”产品,是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以风险较低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底仓构建基础收益,并在严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配置风险资产及策略以增厚收益。在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传统固收产品,“固收+”未来的收益弹性、空间、想象力、策略适应性和拓展性都更强。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从各类型银行“固收+”产品来看,投资者偏好的半年期“固收+”产品中,股份行“固收+”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最高,达到了4.1%,超过各类型银行平均值10BP。以华夏银行为例,其近年来发行的“固收+”产品中,以定开型产品居多,各期限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34%,投资门槛集中在1万元。

普益标准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产品和机构两个维度来选择“固收+”产品。

从产品维度来看,好的“固收+”产品兼顾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收益需求,因而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定开型“固收+”产品,付息周期要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保持在短中期。其次,产品费率要低。好的“固收+”产品的管理费、销售费、申购费、赎回费等费率不能太高。

从机构维度来,一直以来,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较低,对于产品净值波动敏感。因而“固收+”产品回撤要小,风险要可控。建议投资者购买产品管理经验丰富、风控水平高的大型银行或理财子公司的产品。鉴于股份行“固收+”产品在运作上的优异表现,投资者在购买“固收+”产品时可以优先关注股份行或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发售的“固收+”产品。

加码权益资产配置成大趋势

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2021年计划发行更多权益产品。

交银理财总裁金旗表示,为了发挥银行理财的创新作用,一定要逐步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金旗指出,权益资产配置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目前银行理财在二级市场的配置普遍偏低。据他预计,当前权益资产在银行理财中的占比大概在3%左右,在三至五年之后或将达到10%以上。

2020年以来,监管层多次表态,鼓励银行理财资金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末,银行2020年新发权益类理财产品649只,同比增长7.63%;其中,净值型产品192只,占全部权益类产品的29.58%。全国性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净值型产品存续量环比有不同程度提升。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单纯依靠固收类投资无法获得持续且有竞争力的收益,也难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群的需求,做好信用下沉、丰富产品体系成为打造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抓手,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是必然趋势。

原文链接

◆银行理财子公司竞争资管市场 权益类投资或成新赛道

金融投资报 2021.2.20

随着理财子公司的跑步入场,银行理财市场格局悄然变化。截至2020年末,24家理财公司(含2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0家已正式开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全市场的比例达25.79%。

在专业化程度和风险隔离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2021年,理财子公司被认为有望成为银行资管的主力军。其中,随着投研能力的逐步增强,权益类投资后续或仍将是理财子公司实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24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

作为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重要载体,2020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队伍不断扩容,母行存续理财产品迁移和新发产品稳步进行。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24家理财公司(含2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已获批筹建,其中20家已正式开业,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3627只,存续余额6.6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达25.79%。

总体来看,当前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以母行划转为主。截至2020年末,理财公司存续的3627只理财产品中,2912只为自主发行产品,占比80.29%,715只为母行划转产品,占比19.71%。按照产品规模统计,在理财子公司全部6.67万亿元存续余额中,自主发行的产品占比为39.31%,母行划转产品占比60.69%。

与此同时,理财子公司产品整体投资期限明显延长。截止2020年末,理财公司存续的封闭式产品中,期限一年以上产品的存续余额占比78.4%,较行业平均水平高42.2个百分点。在分析人士看来,延长产品期限一方面有助于理财公司在产品中配置非标资产,在严格遵守期限匹配要求的前提下提产产品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财公司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投资策略。

权益类资产配置持续加码

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至2021年年底,但并不意味着资管业务改革出现方向变化,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将进一步加速,净值型产品发行节奏被认为还会有所加快。以理财子公司为例,2020年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3852款理财产品(包括母行迁移产品),均为净值型产品。

万联证券分析师郭懿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先天受母行优势的影响,在渠道以及客户上均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产品、投研和系统上。

从产品结构来看,理财子公司更多以固收类产品为主,而纯权益类的产品数量相对较少。以2020年为例,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类产品有3195款,占比达82.9%;其次混合类产品数量为599款;而权益类产品仅为58款,占比约为1.5%,且多采取私募的形式募集。

“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在投研体系建设和资本市场投资经验等方面较为薄弱,相较于银行理财在固收投资上的传统优势,其权益类投资短期内难以和公募基金形成有力竞争。”普益标准报告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目前主要是通过混合类产品布局权益市场,纯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较低。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客户主要来自于母行,考虑到客户群的风险厌恶程度,理财子公司选择混合类资产投资作为宣传方式,在利用权益类投资提升收益的同时,利用混合类资产中债权投资部分的稳健性来吸引客户。在债股对冲下,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更低,对于风险厌恶型的银行客户而言,接受程度相对更高。

不过,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单纯依靠固收类产品被认为难以持续获得有竞争的收益,也难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群的需要。普益标准报告认为,后续随着投研能力的逐步增强,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望将产品线继续拓展至主动权益类和衍生品等更为复杂的领域。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亦指出,随着理财公司成立,监管部门持续推进提高理财资金进入权益市场比例,多家理财公司已开展与公募基金等机构的合作,推出通过FOF或MOM模式参与权益市场的混合类产品,部分投资能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已经开始发行直接交易股票的权益类产品及私募股权类产品。

原文链接

◆光大理财新加兴业银行为“好友”,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力渠道破圈

界面新闻 2021.2.9

银行理财子公司“互销模式”正在提速。

2月8日,光大理财官网发布公告,根据公司与兴业银行签署的《理财产品代理销售协议》,自即日起,将增加兴业银行为公司旗下理财产品的销售机构。

此次调整后,光大理财旗下理财产品的销售机构合计达11家,具体包括光大银行、中信百信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网商银行、上海银行、微众银行、苏州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兴业银行app内银行理财专区已经上线一款光大理财的新发产品,名为“阳光橙增盈稳健1号”,业绩比较基准为4.2%-6%。而光大理财亦于近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该产品的发售广告,并宣称“该产品销量已突破200亿元。”

事实上,除母行渠道外,银行理财子公司还需要搭建外部销售体系,包括银行间的互相代销以及互联网渠道代销,此前微众银行、网商银行都曾代销过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旗下产品。不过,自去年12月25日,银保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将互联网渠道剔除代销机构名单以来,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要想打开销售局面,只能发力银行互销渠道。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销售的理财子公司产品已“不见踪迹”,而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在母行官网或app上代销他行理财子产品。如招商银行官网的个人理财产品一栏已单独列出光大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公司的理财产品。

未来随着理财子业务稳步发展,《办法》仍有完善空间。

比如,可进一步推进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牌照管理体系的建设。《办法》现阶段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代理销售机构,保持了现有理财产品销售制度的连续性和平稳性。

未来,根据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发展情况,可适时将理财产品销售机构范围扩展至其他金融机构和专业机构,如对标公募基金销售牌照范围,将销售范围扩充至“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原文链接



02 重点银行理财子公司跟踪

◆广银理财高管出炉:广发银行董秘李广新有望担任董事长

澎湃新闻 2021.2.11

去年7月获批筹建的广发银行理财子公司,领导班子基本确定。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发银行理财子公司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银理财)的领导班子出炉:广发银行董事会秘书李广新担任董事长,广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祁一飞任总裁,曾任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的张瑞、曾任职于广发银行总行零售部的吴铮以及曾任职于民生银行的武红先分别出任副总裁。

2月10日,在问及上述人事安排时,一位广发银行管理层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在走程序”。

澎湃新闻了解到,祁一飞等广银理财相关高管的任命在广发银行内部已不是秘密。此外,在广银理财的筹备组中,武红先、吴铮均为副组长,张瑞为专职副组长。

现年49岁的李广新于2019年6月出任广发银行董事会秘书,此前任职于华夏银行,先后担任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总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进入华夏银行前,李广新在交通银行任职超过20年。祁一飞所在的广发银行南京分行是广发银行在江苏地区设立的全资直属一级分行。截至2019年12月末,该分行资产规模逾千亿。

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批复文件,同意广发银行出资50亿元人民币筹建广银理财,所需资金从资本金中拨付。广发银行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筹建事宜,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根据广发银行披露的消息,广银理财注册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筹建工作完成后,广发银行将按照监管有关规定和程序正式提出开业申请。

原文链接



03 大家之谈

暂无资讯


银行理财子公司周报检索说明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image.png

道乐科技
互联网财富管理运营服务商



商务合作:周经理 188-2624-1835

0

道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