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动态
◆ 银行理财子公司试水投私募基金 准入资质要求高
中国基金报 2020.11.08
在资管新规的框架下,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在试水跟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作,主要是投顾、FOF的模式,投向量化对冲、宏观等策略的较多,还有部分股票主动权益的尝试,但目前资金量都比较少,且谈的多、落地的少,仍处在摸索尝试阶段。
据了解,目前银行理财合作的私募以头部的为主,准入资质相当高,尤其要求私募内部管理清晰,风控完善。但理财子公司对预期收益要求不高,更看重稳定性和一定的流动性。
理财子公司试水投私募基金
“目前我们已跟4家理财子公司在合作,基本都在走流程落地中,每家2~3个亿,总共有十多亿,方式主要是他们发量化对冲产品,我们担当投顾。”上海某百亿量化私募告诉记者。
某百亿债券私募也称,自资管新规出台后,积极寻求与理财子公司的合作,已与华南某理财子公司进行初步合作。“目前我们与该理财子公司合作已进入合同草拟阶段,预计最快年内产品可开始运作。合作的产品采用某公募基金做通道,私募担任投资顾问的形式,该产品为宏观产品,采用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宏观策略,由理财子公司委外投资部的产品投向该产品,该部门产品以中性策略为主。”
虽然已经打开跟私募的合作,但据了解现在仍是少数,且资金量也不大。华南某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跟一些私募投顾有合作,“我们有一些放到产品里面做CTA、市场中性、衍生品的,跟私募合作,但量很少。这跟银行理财的客户有关,多数是厌恶风险型的,希望产品波动不是很大,而且我们自己买债、投非标的较多,所以外部投顾的量很小。”
北京某百亿量化私募总经理表示,现在理财子公司投资私募还在试水阶段,他们在观察,要看资金端是否能够匹配,“有几家理财子公司在尽调我们,沟通相关策略、商务条款等,我们也积极配合,但未来产品结构还没有定。他们看好优质的量化私募,认为是资产配置的一类重要资产,但相关合作还存在一定障碍,大家都在小步往前尝试走。”
理财子公司选择私募准入要求高
据记者了解,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合作的私募机构,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前述百亿债券私募称,理财子公司会重点关注私募管理人的规模,是否为头部机构,是否在该行的白名单内,以前是否曾跟银行资管部等有过相关合作,也会关注产品业绩表现、产品策略匹配等。
他给出了一份具体的准入资质要求:一是投研团队,投资管理人员可追溯业绩3年以上、投研团队人数5人以上等;二是投资业绩,投资经理3年期业绩的量化排名处于同期同类策略公开业绩产品前50%分位;三是私募基金公司内部管理,风控投研体系完备、考核激励明确且具有吸引力,具备较强的信息支持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等。
张仲峪称,理财子公司客户风险偏好和投资习惯继承了银行私行及高端客户的特点,所以在引入方面倾向于存续时间长、业绩长期稳健、公募基金背景的大私募。
◆ 合作难点多但互补性强:理财子公司资金实力强 私募投研能力佳
中国基金报 2020.11.08
虽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开展和私募的合作,但目前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系统、策略对接等都存在难落地的问题。对于银行而言,私募的公司治理、内部不透明等也是阻碍合作的关键。
不过,在双方看来,相互间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对于私募而言,银行理财子的资金实力强,具有公信力;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私募的投研实力是其发展权益投资的重要补充。
合作难点多 私募直言系统、策略对接难
对于量化私募而言,目前与银行理财子的合作主要是以投顾的方式,由于投顾模式主要使用券商托管系统下单,目前券商系统无法实现其策略的交易频率和速度。
华南一家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量化私募策略对接难,FOF需要对数据进行穿透的风险管理,还有系统、托管、数据、风控等方面,都需要考虑。他补充,理财子要有穿透的风险管理,比较严格。
某大行私行投资理财负责人表示,现在他们最担心的不是私募的业绩,而是私募本身。私募是典型的内部人管理的治理结构,但管理公众的财富,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作为合作机构,我们比较头疼的是,随着我们的私募合作机构的增多、业务量加大,我们需要盯的机构越多,不光要看他的业绩、策略的变化,其实我们很大程度上还要盯私募的公司治理,这方面压力很大。”他说,每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其人员、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也都在不断变化,这也会引发非常多的风险点。对银行而言,如果合作的范围越大,这方面的风险也会越大。
一方资金实力强 一方投研能力佳
虽然困难重重,但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和私募都非常重视相互之间的合作。
在私募看来,银行理财子资金实力强。星石投资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金融行业具有广泛网点,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资管潜力。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十分愿意与私募开展合作,推动增量资金入场。
北京某百亿量化私募总经理直言,主要看重理财子公司的资金体量。在他看来,理财子公司是未来大的资金来源,他们的理财转型未来对整个二级市场私募行业的资金支持会有很大的量。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私募的投研能力突出,刚好可以形成互补。
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商业银行的权益投资比较弱,“客观来讲,商业银行的权益投资文化、投资团队、市场积累都比较弱,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市场周期。”因而,平安理财在布局权益投资方面,战略比较坚决,就是通过FOF/MOM的方式布局权益市场,和市场上最优秀的机构合作。
◆ 风起ESG理财 心动银行业
中国证券报 2020.11.10
在当前国内市场,ESG是个新鲜概念,但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早已“嗅”到其价值所在。
分析人士称,将ESG投资理念嫁接进银行投资研究中,一方面可以精选、优选资产投资标的,有效控制产品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优质投资标的资产增值带来的投资绩效提升。
相关主题产品超30只
中国理财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各银行发行的ESG理财产品共36只,发行机构包括华夏银行、苏州农商行、兴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和中银理财在内共7家。
从投资策略来看,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投资时都会将ESG纳入评估体系,但具体操作各有特色。
兴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产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资产规模不低于产品总资产的80%。除银行存款、债券回购、货币基金、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工具,以及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地方政府债等资产外,符合该公司ESG筛选标准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不低于50%。”
农银理财的部分ESG产品优先投资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态保护等绿色环保产业,同时兼顾扶贫、乡村振兴、小微企业支持、一带一路、民企纾困、高质量发展等领域。
短板有待补齐
“ESG涵盖环保、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价和体系。在这三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风险相对较小。通过ESG策略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丰厚的回报,”谈及银行开展ESG投资的原因时,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如上表述。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总经理戴叙贤表示,近年来,国内高净值人群对绿色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可持续投资的兴趣日益增长,打造ESG理财产品,正是引导私人银行客户将资金更多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不过,普益标准提醒,国内资管行业在发展ESG投资方面还面临不少阻碍,主要体现为ESG评级体系以及机构ESG信息披露不完备、实践应用程度低等问题。
◆ 银行理财存量化解挑战仍存 机构“量体裁衣”制定方案
上海证券报 2020.11.08
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背景下,各家机构正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积极制定存量化解方案和时间表。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悉,各家机构目前正在上报和修正方案,并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调整。由于各家银行情况不尽相同,存量化解方案基本按照“一行一策”原则制定。
“存量资产化解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牵涉面较广。总体来说,化解难度在可控范围内。”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介绍说,具体在执行过程中,对部分容易化解的资产,整改进度会相对较快。
当然也有“难啃的硬骨头”。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近期组织撰写了《存量消化与循环再建并重——新规延期背景下推动存量化解的对策建议》报告(下称报告)。
如何消化?报告给出了建议:比如,投资期限长达10年以上的非上市股权类资产,可以通过引进外部机构协助消化,或者回表以及转让给银行债转股子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来化解;存量的信用债,可以转让给外部机构消化,或者回表以及与发行新产品等方式相结合。
“银行理财产品存量的不良资产处置路径包括:一是打包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但是老资产转让面临亏损,可能会拉低原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二是转让给母行,即回表,这需要母行加大拨备计提来覆盖,同样原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降低。”一家大行相关人士说。
为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上述报告给出的建议是:在不良风险方面,督促商业银行做好压力测试,金融管理部门事先摸底排查,并做好对应预案;在信用债风险方面,加大鼓励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资金,承接原有银行理财的投资主体地位;在理财产品流动性方面,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等,在极端情况下做好应对预案等。
◆ 银行理财子公司“牵手”保险资管 力争实现双赢
中国证券报 2020.11.06
在资管领域,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谓一支新兴生力军。尽管初来乍到,银行理财子公司却活跃在与其他类型机构合作的前沿,合作伙伴包括券商、基金、保险资管机构等,并在产品销售、投研体系等多领域加速布局。
开展双向合作
“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管机构的合作为双向合作。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为保险资管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保险资管机构可通过相关账户投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此外,两者还可以开展投研合作。”一位保险资管人士介绍。
互购产品是两大资管力量合作的常见形式。如交银理财去年末认购英大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活利壹玖”产品,单日最高认购规模就接近40亿元。英大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助推产品规模大幅增长,未来将积极推广与交银理财的合作经验。
力争实现“双赢”
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开展委托投资,即直接购买市场上正常发行的公募基金,以及“一对一委托”将资金交给其他资管机构运作,更倾向选择在稳健基础上有超额收益创造能力的管理机构。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能力还需要培养和提升,应该发挥自身客户积累和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的优势,并和其他资管机构合作推进权益投资和其他类型投资,力争实现“双赢”。
“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权益、基金等领域的投资能力还较薄弱,而保险资管机构以绝对收益为优势的投资能力和策略恰好可以与之互补。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与保险资管机构的客户诉求比较一致,都希望获得偏稳定的预期回报。”有分析人士指出。
建立协同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指出,银行资管与保险资管存在明显的优势互补诉求与形成合力的动力。尤其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背景下,二者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建立战略协同机制,创新问题解决方案,推动双方具体业务合作落地。
新华资产总裁张弛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与保险资管采取FOF/MOM的形式合作或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有助于抚平权益类产品的波动性。另外,在养老金管理方面,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能够丰富养老理财产品类型;在产品投资管理方面,保险资管机构可以针对银行理财投资管理提供投研服务。
02 重点理财子公司跟踪
暂无资讯
03 大家之谈
◆ 周海晨: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能成为主导机构化的第三次浪潮
新浪财经 2020.10.28
10月28日,“致敬中国资本市场30年暨2020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海晨出席论坛发表演讲。
周海晨表示,应该说机构化的第一次浪潮是公募基金主导的,特别是在2008年以前的A股市场中公募的边际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第二次浪潮是来自于外资和保险,特别是2015年底以后,A股的三大机构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机构化的程度也是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认为,对于未来而看,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能成为主导机构化的第三次浪潮,确实现在整个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渐承接银行的理财功能,银行的配置资金、通道可能转向银行理财子,银行理财子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机构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
道乐科技
财富管理互联网运营服务商
商务合作:周经理 188-2624-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