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周报摘要

行业动态

· 净值化转型倒计时,银行加码财富管理
· 银行理财加码权益投资,FOF成首选模式
· 过渡期大限倒计时:相关产品加速清退,银行理财迈入“真净值”
· 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来了!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启动发行
· 现金管理类理财更替加速!超短期理财集中上线,部分收益率达4%以上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 青岛银行:逐浪财富管理新未来
· 首批养老理财开售,光大理财率先布局两条产品线

大家之谈

· 农银理财总裁段兵:银行理财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塑造
· 华夏理财有限公司 邓文硕: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的路径比较、机遇挑战和政策建议
· 坚持“四化”发展道路 构建资管行业“生态圈”——专访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

行业数据

· 微信服务号:11.22-11.28期间银行理财服务号共发文4次,总阅读数3.2w+,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服务号发文数减少,总阅读数呈下降趋势。
· 微信订阅号:11.22-11.28期间银行理财订阅号共发文162篇,总阅读数23w+,与上周相比,本周发文数呈现增加趋势,总阅读量呈上升趋势发文数呈现减少趋势。
· 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交银理财理财上榜量最多,有5篇上榜,浦银理财有3篇上榜,民生银行理财和工银理财均有1篇上榜。


01 行业动态

◆ 净值化转型倒计时,银行加码财富管理

新闻晨报 2021.11.30

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各家银行净值化进度不一,城商行转型速度较快,中大型银行速度较慢。有业内人士表示,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以如期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对于净值化时代,各家银行也在积极发力财富管理领域,提升综合能力,以更好留住客户。

1.净值型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走势较稳定

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银行的净值化产品业绩呈现稳定态势。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1年10月银行及理财公司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为2225只,环比下降28.02%,同比增长22.12%。10月份发行量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国庆长假影响,预计接下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城商行净值化转型速度较快

从目前披露的业绩报告不难看出,净值化转型速度上,部分城商行的速度更快。南京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全部清零。此外,杭州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3家城商行截至今年9月末,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比例分别为96.68%、96%、95.78%。

3.银行加码财富管理

银行完成净值化转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郑忱阳认为,转型成功的银行只是完成了资管新规的“入门关”,净值化产品的估值、客户接受度和满意度、产品系统的升级改造仍然是重要关口,金融科技赋能理财业务数字化转型是关键利器,更是大势所趋。

原文链接

◆ 银行理财加码权益投资,FOF成首选模式

第一财经 2021.11.29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资管新规过渡期行将结束,面对容量以万亿计的权益市场,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快了权益产品发行、权益投资的步伐。

中国理财网信息显示,工银理财的一只包含权益投资的混合理财产品,在11月27日开始预售。同一天,招银理财的一款权益投资比例为20%的混合理财产品也进入募集期。此前的25日,招银理财已发行了一款权益投资比例为30%的混合理财产品。早前,中银理财、光大理财的产品已经参与15日北交所股票交易。

1.理财权益投资加速

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工银理财上述包含权益投资的产品,是一款封闭式净值型产品,期限1至3年,11月30日开始正式募集。虽然没有说明具体投资比例,但该产品名称即已包含权益字样。根据此前发行的同类产品说明书,该类产品以高等级信用债为底层资产,待安全垫达到一定程度,再小比例加仓权益投资。

2.FOF成为首选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以及自身业务转型的需要,市场容量以万亿计的权益市场,必须成为理财子公司转型和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但目前来看,权益投资仍是银行理财短板。

从配置规模来看,银行理财的权益资产投资较少。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43亿元,占产品总规模仅有0.33%,在全部权益投资中的占比也较低。

3.要让客户赚钱

同其他资管机构相比,银行理财客户的资产配置较为谨慎。因此,多元分散、侧重资产配置、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配置策略,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共识。

“从客观市场环境来看,股票市场结构分化、波动比较大。通过分散投资平滑净值曲线,能让大家赚到钱。”刘睿说,以前是资产管理的模式,现在正在向财富管理切换,财富管理就是要让大家赚到钱。

原文链接

◆ 过渡期大限倒计时:相关产品加速清退,银行理财迈入“真净值”

第一财经 2021.12.01

2021年是资管新规实施的第三年,也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如今距离过渡期大限仅剩一个月,银行正加速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记者注意到,近期又有多家银行提前终止了部分理财。业内的共识在于,未来银行理财市场将迎来“真净值”时代。

“整体来看,在过渡期结束前,绝大部分机构可基本完成净值化转型。”一位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研究部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就我们行来说,目前绝大部分资产和产品都没问题,可能个别项目还有难度,但影响并不大。”

1.多家银行提前终止相关产品

理财净值化整改是资管新规中的关键一环,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大限临近,银行理财正加速转型,打破刚兑、风险自担的市场化模式逐步形成。

根据此前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占比达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

2.产品线将进一步丰富

净值化的加速转型给银行与理财子公司带来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如何让投资者适应产品的净值波动、提高客户的接受度是关键。”前述股份行理财子公司高管对记者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面需要强化理财业务从设计、销售以及投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者保护和信息披露要求,压实受托人责任;另一方面也需要针对理财净值化之后,理财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变化,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教育,培育更为理性的投资理念。

原文链接

◆ 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来了!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启动发行

深圳商报 2021.12.01

自9月银保监会宣布试点后,市场一直期待真正的养老理财产品落地。记者从深圳相关试点机构了解到,养老理财产品已经完成批复、备案,最快本周末或下周初就正式推出。

今年9月,银保监会确定了由“四地四家机构”进行试点,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1年。在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

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方案已获监管部门批复,完成备案,将在建行及招行双渠道发行,或下周正式发布,可关注公众号信息第一时间获取。截至发稿,招银理财未提供正式发布产品的日期。

有消息称,工银理财首只养老理财产品预计12月4日正式问世,此次发行产品为五年期限封闭运作产品,业绩基准利率在4.8%至8%之间,个人客户购买上限为100万元。另外,在患有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提前赎回;产品成立满两年后,每年一次现金分红。此外,招银理财首批养老理财产品也将发行,业绩基准利率在5.4%至7.8%,拟定中枢6.6%,持有满6个月后,每3个月现金分红一次。同时,认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均将减免。

原文链接

◆ 现金管理类理财更替加速!超短期理财集中上线,部分收益率达4%以上

财联社 2021.11.29

近日,多家银行频频“上新”最短持有期为7天或14天的超短期理财,不少相关产品还被银行标为“推荐产品”。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意味着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加速更替现金类理财产品。

有知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透露,此前监管层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及占比,其中今年底相关机构需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占比压降至40%,明年底压降至30%。利用超短期理财产品替换现金管理类产品的需求是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主流做法,明年各家机构整改压力将更加明显。

1.多家银行超短期理财集中上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近期都上新了多款最短持有期或滚动周期在7天、14天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于交银理财、信银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

某股份行理财客户经理对财联社记者坦言,近期该行上新了不少超短期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实际上是用于替代此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2.超短期理财收益率普遍偏高

财联社记者从多家银行app上看到,这类超短期理财产品近期的业绩表现相对较好,多款产品收益率可达3.5%,一些收益率甚至超过了4.0%。

以信银理财发行的一款最短持有期为7天的中短债产品为例,该产品近3月年化收益率为4.318%。而民生银行代销华夏理财发布的一款固收增强“周周定开”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3%-3.5%。此外,招商银行代销的多款超短期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在3%-3.8%区间内。而这些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为存款、中短期债券等固收类资产。

3.明年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压力大

财联社记者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了解到,一些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该类产品占比在50%左右;而有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人士称,其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存量占整体“新产品”的规模为40%左右,因此今年整改总体压力不大。但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明年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压力将会更大。

原文链接

02 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 青岛银行:逐浪财富管理新未来

青岛财经日报 2021.12.03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我国居民快速积累的个人财富、旺盛的金融资产投资需求和丰富的资管产品已形成共振。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显示,到去年底,中国个人财富资产已达20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总体规模有望突破330万亿元,中国财富管理的市场潜力和空间不可估量。

大众对于财富管理日益旺盛的需求,令财富管理市场的业务范围大大扩展,财富管理机构的重要性和价值日益凸显。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支柱,是财富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另一面,财富管理也成为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抓手。

1.资管崛起,中长期的财富管理布局

2014年2月,青岛获批全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开启了金融改革创新与国际接轨管理财富、创造财富的航程。紧踏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的节拍,青岛金融业始终持续“加速跑”,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理财子入场,推动资产管理迭代升级

自2018年,各家银行设立的独立法人理财子公司成为大资管时代下银行理财转型的最重要变量。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资管行业中的新生力量,将深刻改变资管行业的市场格局――理财子公司的加速入场,不仅促进了资管行业更高质量发展,也推动着银行理财业务回归本源――支持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3.普惠财富新蓝海,延伸布局再出发

扎根岛城25载,青岛银行早已将诚挚、热忱的真心融入这座城市,始终将服务大众、立足于民的服务宗旨镌刻在发展的DNA中。

青岛银行针对农村金融和社区金融两大圈层,打造了面向村镇居民、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将站点、网点设立下沉到农村、社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并逐渐向“最后一米”进发。

原文链接

◆ 首批养老理财开售,光大理财率先布局两条产品线

环球网 2021.12.03

酝酿了近3个月,四家试点机构终于完成养老理财产品发布,市场迎来真正具有养老属性的理财产品,为深化养老金融供给侧改革拓宽了渠道。

首批养老理财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长期,二是稳健。根据银保监会9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试点要求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理财公司要充分发挥理财业务成熟稳健的资产配置优势,创设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理财产品。

1.养老理财产品定位清晰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占比18.7%。养老金融需求非常巨大,而我国居民存款已经超过90万亿元,可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非常可观,规范发展第三支柱的基础和条件比较成熟。”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曾公开表示,金融业要建立起多元供给格局,在精准细分客户群体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的第三支柱产品需求。

2.光大理财布局两条产品线

从试点理财公司发行的养老产品来看,投资期限普遍设定为5年期,风险等级定为中低风险。而在设计理念、资产配置、投资方向等方面,试点理财公司寻求差异化。

据光大理财方面介绍,拟针对国内养老客群布局两条产品线。一条主线为开放式产品,在产品形态方面,有3种设计理念:一是按照定期开放、每笔投资资金最低持有5年形态进行设计;二是产品成立1年以内每月开放,产品成立满1年后,封闭运作5年,产品整体期限为“1+5”年;三是按照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形式设计产品,最少定投60期,引导投资者定投至60周岁。

3.投资策略差异明显

与一般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产品在投资策略上更强调稳健。一方面体现在,投资方向与投资者生命周期和长期养老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体现在风险控制方面,对理财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光大理财介绍,养老理财投资策略主要围绕两条脉络执行,在战略层面,以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为主导,通过对经济基本面、宏观政策、金融市场形势等的判断来决定各个资产类别的配置比例。包括绝对收益策略、“下滑轨道”策略和权益投资优先策略三个方面。

原文链接

03 大家之谈

◆ 农银理财总裁段兵:银行理财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塑造

中国银行业杂志 2021.12.02

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简称《资管新规》)的出台,宣告了银行理财业务过去十几年盛行的“刚性兑付+资金池”业务模式的终结。在新的监管要求和市场形势下,原有由商业银行开展的银行理财业务需在公司化转制的基础上,实现净值化转型。必须看到,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大资管市场的新生力量面临着激烈的同业竞争,亟待塑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银行理财子公司需在深刻认识资管行业若干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资管行业成熟的业务模式和发展经验,认真思考如何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1.资管机构塑造核心竞争力必须解决的若干基本问题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主动与投资者建立信任关系。资管业务中,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是委托代理关系,两者之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这会导致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消除信息不对称需要监管部门与资产管理机构共同努力来建立信息传递机制。一方面,监管部门制定规则规范资管机构和投资者的行为,包括明确信息披露的强制性与规范性等;另一方面,资管机构应积极向市场传递,更为主动地与投资者建立信任关系。最根本的做法是坚持按照合同约定,努力实现事先确定的风险与收益目标,以此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口碑、品牌和市场形象。与此同时,还需做好投资者教育,逐步让其理解“风险与收益目标”的实质:一是不承诺收益,不代表不带来收益;二是并非收益越高越好,而是应在事先约定的风险条件下实现最大收益。

2.发达国家资管行业可作为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参照系

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转型与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资管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自身发展的参照系。从近年来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呈现四大特点:

行业规模大、机构头部化。根据波士顿咨询(BCG)《2020年全球资产管理报告》,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保持增长趋势,2019年全球资产管理总额(AUM)达到了88.7万亿美元,增长达15%。其中,个人投资者增长最快,AUM增长达19%;被动管理型产品增速最快,AUM增长达28%,权益类和固收类ETF表现亮眼,增速逾32%。从全球范围看,大部分海外资管机构增速放缓,但头部资管机构仍涨势迅猛,前五家增幅均超过了25%。排名前两位的贝莱德集团和先锋集团资产管理规模占到排名前十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的44%,且这一差距仍在持续扩大。

3.塑造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明确差异化战略目标和价值定位。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应明确差异化的战略定位,打造自身品牌特色。资管业务是一个谱系,不同资管机构的业务模式应具有自身特色,从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在深入理解自身目标客群需求和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其战略定位不但要与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有所区别,而且不同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应该实现差异化定位,而非千篇一律,将“领先”“一流”作为战略目标。可基于自身特点和能力,借鉴国际成熟资管机构的发展经验,特别是结合母行集团的相对优势和客户特点等,专注于自身最擅长的能力圈来设定差异化的战略目标。以农银理财为例,按照农业银行对综合化经营子公司“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有效服务农业银行集团”的发展定位,重点服务母行客户,深耕母行销售渠道,在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基本产品体系外,更为注重服务“三农”客户,把乡村振兴、惠农、ESG等特色产品作为重要的战略特色。

原文链接

◆ 华夏理财有限公司邓文硕: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的路径比较、机遇挑战和政策建议

银行理财家杂志 2021.12.01

作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直接催生的一类新兴资管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肩负着我国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银行理财的运作管理及合规发展的重任。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监管机构、市场同业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自2019年5月建信理财和工银理财两家理财子公司开业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批筹开业络绎不绝。截至2021年9月末,已有29家理财子公司开业运营或获批筹建,包括6家大型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11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7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4家外资控股理财子公司和1家农商行理财子公司。可见,理财子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资管领域一支重要力量。

1.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的路径比较

截至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历程尚不足三年,从已经开业的21家理财子公司业务发展情况来看,整体仍然处于业务发展模式的探索期,各家理财子公司在坚持稳健运作的基础上,试图采取一些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在激烈的大资管行业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例如,工银理财积极布局权益类资产,分享科创企业发展红利;建信理财选择以指数投资切入资本市场,分享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红利;交银理财则坚持以稳健固收类策略为主、多策略特色主体策略为辅的发展路径;中邮理财更加强调主动投资,注重投研驱动和价值挖掘能力。总的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的主要路径选择存在以下三种类型。

  • 主动投资VS被动投资

根据尤金·法马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依据市场价格反映的证券信息充分与否,市场可以划分为弱式有效市场(Weak-Form Market)、半强式有效市场(Semi-Stronge-Form Market)和强式有效市场(Stronge-Form Market)。在弱式有效市场和半强式有效市场中,由于市场价格仅包含证券的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进一步的信息挖掘和深度研究是有价值的,主动投资能够创造出超额收益;而在强式有效市场中,由于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证券所有的信息,包括已经公开的信息和未公开的内部信息,进一步的信息挖掘和深度研究是没有价值的,主动投资不能够创造出超额收益,被动投资是合适的。

  • 自主投资VS委托投资

资产管理业务本质上是一类信托业务,是资产所有人基于对资产管理机构专业能力的信任,将资产委托给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资产管理机构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资产所有人获取投资回报,并收取一定的资产管理费用。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延展,金融投资的复杂度和专业化门槛不断提升,普通投资者甚至是专业资产管理机构难以在所有品类上进行自主投资,委托投资成为国内外资产管理机构日益盛行的重要投资模式,包括FOF、MOM、母基金、TOT信托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选择的资产配置途径。

  • 固定收益投资VS权益投资

固定收益投资和权益投资是当前机构投资者开展投资行为的两个主要领域。固定收益投资以获取合同约定的现金流为目的,资产价格市场波动性较小,面临的主要风险源自信用主体本身,收益适中,风险适度。而权益投资是以获取资本市场价差为目的,资产价格市场波动性较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收益较高,风险也较高。一般来看,由于市场资金整体风险偏好水平适中,在资产管理领域,固定收益投资较权益投资往往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以公募基金为例,截至2021年9月末,我国股票型公募基金余额为2.15万亿元,占全部公募基金余额23.76万亿元的9.06%,混合型公募基金余额为6.31万亿元,占比为26.58%。综合来看,权益投资占比低于30%,权益投资占比明显低于固定收益投资。

2.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8年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万美元,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一个充满着巨大发展机遇的“财富红利时代”;同时,也是在这一年里,资产管理行业的“根本大法”——资管新规正式颁布,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纪元,迎来了一个同等监管、充分竞争的“大资管时代”。在这个“财富红利时代”叠加“大资管时代”的大背景下,新兴的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3.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过渡期结束之后,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开启合规化、市场化、专业化经营的新纪元。大资管时代对新生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是机遇,机遇来自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启了资产管理转型的市场化之旅,可以全力以赴拥抱社会财富管理需求爆发式“井喷”的时代馈赠;同时,大资管时代对新生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也是挑战,挑战来源于陌生和未知的不确定性。为此,银行理财子公司只有找准正确的发展路径,选择有效的发展模式,才能战胜挑战赢得未来。

原文链接

◆ 坚持“四化”发展道路 构建资管行业“生态圈”——专访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

中国网财经 2021.12.01

自2019年6月我国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正式开业以来,历经两年多的发展,至今全国已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1家已正式开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资管行业新生力量,过去两年多来按照资管新规要求,走上了加快银行理财业务整改转型、坚守规范化经营的变革之路。当前,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倒计时,银行理财业务将完成蝶变,可以说发展前景空前广阔,挑战也前所未有。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提供了较低风险、中等期限、合理收益的投资方式,切实让人民群众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红利,是亿万家庭管理财富的启蒙者和引路人。理财子公司是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的生力军,致力于成为财富管理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大资管生态的核心成员。”近期,建信理财总裁谢国旺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理财子公司之一,建信理财始终坚持走“公司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在实践中锤炼“募投管退”四大能力,同时愿与各类型资管机构加强深度合作,共同为客户供给多元化、差异化的优质金融产品,构建资管行业“生态圈”。

1.三方面打造差异化优势

在资管行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全新的市场主体,如何尽快探索出一条创新突围之道,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一席之地,是值得全行业共同探讨的重要命题。

谢国旺指出,建信理财是在新时代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最早批筹、最早开业的银行理财公司,也是发展最稳健,公司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理财公司之一。建信理财严格贯彻“洁净起步、轻装上阵”的监管要求,与母行人员、系统、产品、资产清晰隔离,走出了一条自主发行产品为主的平稳渐进增长之路。过去两年的时间里不断打造自身差异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抢抓“跨境理财通”战略机遇

2021年10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批“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正式落地,“北向通”和“南向通”业务同步开展。作为总部设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建信理财成为首批开展“跨境理财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一直高度重视并切实以理财金融服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谢国旺看来,“跨境理财通”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内经贸往来密切,内地、香港、澳门三地人员交流频繁,居民在跨境工作、跨境生活的场景非常普遍,是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最佳土壤。

3.构建资管行业“生态圈”

销售和投资是理财子公司的一体两面。理财子公司在如何销售渠道方面布局、如何继承和发展母行的存量客户值得深入思考。

在谢国旺看来,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向轻型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建信理财提出了“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管理风险”的理念,强化数字化经营和科技赋能,依托“大资管家”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理财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实现客户的精准画像与偏好的分维定位,通过优质理财产品供给和服务打造理财新生态,深度嵌入各类生产、生活场景。

据谢国旺介绍,在渠道建设方面,建信理财全力打造以母行代销为主,行外代销为辅的销售格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前,全面承接母行存量理财客户及到期资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优选符合监管要求的且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头部机构开展代销合作。目前已与在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开展代销合作,在全面满足母行客户需求的同时,依托有竞争力的产品在行外渠道拓客,打响建行集团的理财品牌。

原文链接

04 行业数据

一、微信公众号数据概况

1.微信服务号

11.22-11.28期间银行理财服务号共发文4次,总阅读数3.2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服务号分别是交银理财微管家(2.0k)、光大理财(1.4k)、中信理财小暖象(1.0k);
  • 与上周相比,本周银行理财服务号发文数减少,总阅读数呈下降趋势;

以下是详细数据:


2.微信订阅号

11.22-11.28期间银行理财订阅号共发文162篇,总阅读数23w+。

  • 平均阅读量排名前三的银行理财公众号分别是:浦银理财(4.3k)、交银理财(2.1k)、农银理财(1.6k);
  • 与上周相比,本周发文数呈现增加趋势,总阅读量呈上升趋势;

以下是详细数据:


二、单篇文章阅读量top10(订阅号和服务号一起统计)

在11.22-11.28这周的阅读量top10中,从单篇阅读量来看,上榜的10篇文章有5篇阅读量超过10k,其余文章阅读量均不足10k;本周交银理财理财上榜量最多,有5篇上榜,浦银理财有3篇上榜,民生银行理财和工银理财均有1篇上榜。


需要注意的是,交银理财有5篇文章上榜,其中标题为“【惊喜壕礼】交银理财“金”钥匙,开启年终暖福利,百万壕礼抽不停!”的推文上榜3次。近日此推文还在交银理财公众号持续推送中。此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交银理财2021年终感恩回馈,共有2个活动,且文末附上了交银理财金钥匙H5活动页面的入口。

活动1:点金指引—交银理财缤纷宝箱

时间:2021年11月24日-12月5日

规则:进入交银理财金钥匙H5页面活动参与互动,即有机会获得奖品。活动期间,每位用户仅有1次抽奖机会,机会用尽后,不可再参与抽奖。

活动2:大雪兆丰年—交银理财“金”喜晚宴

时间:2021年12月7日-12月9日

规则:参加“点金指引-交银理财缤纷宝箱”活动可收到“金”喜晚宴邀请函一张,在2021年12月7日的交银理财互动H5活动中另外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

以上数据均来自平台公开数据,因统计时间不同,数据会略有差异,我们力求客观公正使用网络工具,但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如数据有遗漏或有任何需求,请关注道乐科技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szltech.com联系我们。

商业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银行理财子公司周报检索说明

银行理财子行业数据检索说明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理财运营社微信公众号

投稿/转载 research@szltech.com

0

道乐研究院